2个回答
- 在创建社群的初期,没有确定好社群的定位,单纯的只是建个群,拉一批人进来,没头没尾的聊着天
- 刚开始的种子用户没有选择好
- 没有很好的社群内容做沉淀,往往建的群是一个口水群,最后都变成了广告群
- 没有一个好的社群管理团队
- 没有好的社群活动带动起群员的积极性
上面的这些问题都是导致社群运营难的问题.......社群运营之路任重而道远
确定好社群的定位,这个社群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依照着社群的定位来筛选进入社群的成员,而非随随便便拉人。
比对社群的定位,每天往社群内输入优质干货,前期干货可能需要社群运营者来提供(运营者囊中羞涩的可以厚着脸皮去“借鉴”);培养群内KOL,以KOL来带动群内容的输出——这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内容运营这块可以去学习陈维贤老师的内容运营课......他不是我的人我却帮他打了个硬广.......捂脸走)
社群管理团队的筛选可以是群内的KOL来担任,也可以是自己的团队,各有优势,由KOL担任比较能带动群内气氛也容易让群成员信服,由自己的团队担任易于自己管理。
社群活动很重要,非常重要!!!单单甩红包不能称之为社群活动。一个好的社群活动是契合群成员的工作生活时间能激起群成员的兴趣。从社群活动的选题,社群活动的内容,以及社群活动的奖品(奖品是吸引群成员接着了解活动详情的动力之一)环环相扣。用心策划一个社群活动,能带来社群内容的丰富,社群文化的沉淀,社群的活跃等等等.....
一、先要搞清楚产品的卖点,究竟是要用什么内容去吸引用户
- 这个卖点一定是用户的痛点需求,而非痒点需求
做痛点需求大家都懂得。
痒点需求只有在成本足够低的情况下,才能推动企业使用。
而成本足够低,这个前提在企业中本就很难成立,那可是一大波人呢。
- 这个卖点要和现有产品不同,或者解决的足够有突破性
比如在战略层面,别人也做企业内部通讯,可是带上了企业外联系人。
我们就是不带,就只做企业内部沟通,让他干净纯粹,企业会不会买账?
比如在功能层面,市场上别人也能做到消息的已读未读,我们也能,这个够有差异化吗?
如果再加上,能够把群里的已读未读显示出来,如果有人未读就一键转到这个人呢?
(答案我也不知道,需要市场去验证)
- 这个内容对“谁”有吸引力,这个人是否是“引入时需要的用户”
“谁”的问题等下会解释。
对“引入时的用户”产生吸引是非常重要的,不然都进不去企业大门。
企业级产品本身就有一定的粘性,就是引入之后很难被企业放弃。
虽然我们公司CEO坚信,未来选软件就像买个办公笔一样简单,但是这个粘性还会持续几年。
二、吸引的用户是谁,内容到底对这群用户有没有吸引力
- 首先,不同企业的特性差异巨大,先选哪一类企业很重要
以本位的思想不合理的划分下,先分为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
互联网企业接受新产品快,容易上手,容易成为种子用户,但是竞争强烈,产品可替代性高。
传统企业接触信息少,引入时难度大,但是引入后就不容易流失。
再看传统企业中,有些企业只是渠道中的一环,有的企业有上下游带动作用,有的有天生封闭性(如政府、学校)。
所以这里边再如何辨别,先做哪一批又有了学问。
如何选择,从哪些用户入手,反映了公司的战略与节拍,
选对就会很艰难,是的没写错。因为选错就会挂掉。
- 其次,一定要明白,企业级产品的用户非单一用户
企业级产品用户与消费级产品用户不一样,企业级产品不是一个单一用户,可能包括:
老板、决策人、真正使用者等多个角色。
推动产品时,需要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才有可能真正的用起来。
尤其是满足老板和决策人的需要。
- 再者,企业内部的用户重点是由上至下流动的,需要照顾好各用户环节
针对单一企业,最初用户可能是老板、决策人,要满足安全性、成本考量、功能覆盖度等需求。
随后用户重心转到为真正的使用者,就涉及到各式各样的功能诉求、易用性诉求、界面美观等等。
另外说一句,企业用户的决策周期本就很长,引入到真正用起来要给予需要时间的。
三、从哪些渠道找到企业级用户
- 从已有资源入手
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很多普通用户,认识企业关键人就靠本事了。
我们是创业公司,万事靠自己,发动自己找周边的资源吧。
如果一个公司全都是刚毕业的,那要不试试别的?
- 从第三方合作入手
尽管我们不认识企业关键人,有人认识啊,找他们就好了嘛。
比如找代理渠道,然后付出很多,带来首批客户,注意不要变成给别人打工。
比如找第三方合作,发掘双方产品的共赢模式,我们提供产品,对方引入用户。
- 从推广渠道入手
媒体上做硬广软广,增加产品知名度。
参加各项活动,扩展人脉的时候推介自己的产品。
蹭圈子,CEO是必须最好的推广员,带动圈子中的朋友进来。
四、如何把企业级用户做的更多
- 做标杆客户,带动后续小客户加入
企业在选择小公司产品的时候,担心因素是很多很多的。
有了标杆客户之后,一方面公司有了信用背书,一方面产品的承受力强了,带动小客户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而且标杆客户的业务需求更复杂,能够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用户。
- 有了种子用户之后,从种子用户深挖下去
把肯冒险尝试我们产品的用户,真心、用心、贴心的运营下去。
通过种子用户带动起更多的用户。
万事开头难,总会有第一批用户的。
创业维艰,不要想着资源能等来,要踏出第一步。
要在过程中不断不断不断的调整,内容&用户&渠道,找到合适当下的运营策略。
相关问题
-
如何用一句话概括运营的核心? 2个回答
-
如何分析活跃用户和留存用户? 2个回答
-
培训到底该如何做? 10个回答
-
运营知识应该从何学习? 4个回答
-
如何进行流失用户研究? 2个回答
-
数据如何驱动运营? 2个回答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