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培训》杂志发布的2016年中国培训行业评估报告,中国的企业培训进行一级评估的比例为91.5%,进行二级评估的比例为60.2%,三级评估比例为30.7%,四级评估比例为25.6.企业评估使用的方法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是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这一点跟国外同行比较接近。但是我国企业评估还存在着系统性不强、方式单一、人才缺失、投入不足等问题。
本篇文章主要是目的,是想讲一讲目前国际比较流行的培训评估方法,以及优缺点及相关之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
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所作的博士论文中开始了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并于1959、1960年间连续发表了四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培训评估的四层次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形成培训评估最经典的理论模型---Kirkpatrick模型。该模型认为评估必须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从四个层级分别进行评估,即学员反应(学员满意度)、学习(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收获)、行为(工作中行为改进)、结果(学员获得的经营业绩)对组织的影响。该模型的内在逻辑是学员必须对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满意,他们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技能,并改变态度。学员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岗位中进行应用,并改变其原有的不合理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增加利润和价值。
其次 是CIPP评估模型,斯塔夫尔贝姆(Daniel Stufflebeam)将培训项目本身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组织过程的规律,提出的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CIPP模型。他认为,培训效果的评估包括四个方面:情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和成果评估。它是1965年美国通过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时(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ESEA),联邦政府要求所有州接受该法案时应采用的评估方法。最早应用于教育的评估,后来逐渐推广应用到其它项目的效果评估。
第三是ROI,即投资回报率模型。1996年,杰克·菲利普斯(Jack Philips)在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基础上增加了第五层即ROI(财务评估层)。它是对培训效果的一种量化测定,通过财务数据来说明培训对组织经济利润的影响。其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关于培训项目所需要资源的可能性评估,即分析组织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能否保证培训的成功,以及反应内容的评估,包括培训方法、手段和程序的接受情况和效用情况;二是掌握评估,了解学员对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是应用评估,评估个人和团队在受训后工作中的表现情况,以及对所培训知识和技能运用的情况;四是组织效益评估,主要评估由培训所带来的行为变化产生的组织结果,以及培训对于组织的贡献和回报情况;五是社会效益评估,评估培训项目对于组织外部主体的影响,包括客户、供货商等相关主体的获益情况。
以上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种培训评估方法。柯氏四级评估是比较国际、国内影响最广泛,应用最多的评估方法,许多国际国内的评估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他的一级(满意度)评估最容易实施,二级(知识)评估也相对容易,而且国外已经实现了软件化。三级和四级的难度较多,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企业很少开展三级和四级评估的原因。CIPP模型是为数不多的全新的(相对于柯氏四级)评估方法,但是它的成果评估的方法基本上跟柯氏四级是一致的,换个说法,即CIPP模型包含了柯氏四级评估模型。ROI模型是在柯氏四级评估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五级评估,即投资回报率评估,前四项的内容和逻辑跟柯氏是一样的。ROI模型的另一个好处(优点)是,他的数据挖掘方法和表单比较好。这也是我们在做四级评估时比较好的工具和方法。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