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学策略通常以教师为主导,课堂上采用灌输型的教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利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的本质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因此,任务并不是静止和孤立的,它的指向应是学习者成就动机的形成,即任务是一个由外向内的演化过程,是以成就动机的产生为宗旨的。“任务驱动”就是通过“任务内驱”走向“动机驱动”的过程。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2.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逐步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和操作系统相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相关论文由http://www.wowa.cn收集整理提供,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关知识,理解Word、Excel和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常用软件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的目的,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三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着眼点。‘因此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理由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2.2 师生互动,分析项目
任务提出后,要先让学生对任务进行深思、分析,然后找出理由所在并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理由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起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将理由细化,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向学生提供解决该理由的线索,以启发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任务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来解决理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又锻炼了实践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协作,在相互帮助的过程 同进步。
2.3 多维评价,交流学习
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产生激励作用并能推动其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解决理由的能力,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顺利完成一个任务后,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教师再给予积极的评价,从而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 ,逐步形成一个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同时评价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缺点,以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学习的能力。
2.4 拓展项目,体现分层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利用多媒体广播,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利用视频和课程录像,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体现教学活动的层次与效果。
3、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3.1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推动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3.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好方式
要培养实践能力,就必须使学生接触实践,任务是真实的,通过任务的完成,也就进行了实践活动。要创新能力,就必须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基于任务的开放性,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要培养学生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能力,理由就不能是简单的。任务的整体性,就给学生一个培养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能力的空间。
3.3 平时要加强小结
平时要加强小结,从总体上来设计任务,针对全学期教学进行统筹考虑,并涉及到任务应用的各个方面。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