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
钱学森老人曾经有一句让国人深思话:“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
同样,环视世界我们看到,在整个大国崛起的历史浪潮中,伴随着经济腾飞,这些国家和地区都诞生了堪称伟大的企业级品牌,不说美欧,就是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在经济起飞中也诞生了索尼、丰田、三星、现代等一大批卓越的企业,以及像松下幸之助、盛田绍夫盛、本田纯一郎这样伟大企业领袖。
然而,中国目前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我们却没能诞生几个堪称伟大企业和企业家。甚至有人说,仔细评判来看,不要说什么伟大的企业家,就是真正的企业家,中国有没有都令人怀疑。
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们没有与老二相匹配的企业和企业家?
■什么样的企业才是伟大的企业?
有人曾经问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好的企业和伟大的企业有什么区别?他的回答是:“好的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伟大的企业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更去创造美好的世界”。所以,衡量一个企业未来能否成为伟大企业的标准,应该是一种回报社会的普世精神。而企业就是在履行这样的追求的过程中,不仅仅给世界带来产品与服务,还有为世人所认同的商业规则和商业文化——自由、创新、进取、诚信、博爱、快乐、尊贵等等价值。什么是伟大的公司?
第一,从行业层面看,伟大公司是行业的领先企业,最有资格代表或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管理。
第二,从国家层面看,伟大公司是国家的脊梁,是国家强大的象征和标志,能为国家和民族带来光荣、尊严和实力。
第三,从人类层面看,伟大公司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显然,历史悠久的企业不一定是伟大的企业,庞大的企业更不一定是伟大的企业,世界五百强也未必是伟大的企业。伟大的根本是一种精神。
“庞大”不是伟大,不管你创造了多少财富,只有能改变普通人生活的企业,才称得上最伟大。伟大的企业应该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比如福特公司,它的流水线生产作业模式能够推动整个汽车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杜邦公司发明尼龙带来了人类生活的改变;再比如说微软,这样的企业都是伟大的企业。
所以,慈善多寡并不是企业体现社会责任,以及伟大不伟大的主要指标,关键看企业是否通过自己的成功给社会创造更大的贡献和福祉。
■中国企业还没有到追求伟大的阶段吗?
要成为伟大的企业,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如果企业的思维、行为总是唯利是图,那么它永远也不可能受人尊敬。而要成为一个受益人尊敬的企业,必须拥有一个企业的行业但当、社会责任,具有很高的企业道德。
许多国人总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像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由低层到高层分成五类一样,企业追求也同人一样分阶段,言下之意,中国企业还没有发展到谈但当、责任的时候。即人在光脚、没饭吃的时候,解决温饱才是头等大事,履行社会责任无从谈起。等人有鞋穿,便开始知道羞耻,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当人穿皮鞋打领带了,便会开始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并意识到应该做一些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责任的事情。那么,实质是否就是这样呢?
看看中石油、中国电力等企业,都世界500强前几十名了,已经富得流油了,都超过了穿西服打领带阶段,可是,依然是亏损是国家的,盈利是自己的,有什么责任和但当?
在去年的两会上崔永元曾炮轰中石油、中石化说:“我最近去了一趟洛杉矶,发现油价比北京的还便宜两块,但不曾想我们的中石油、中石化怎么还给玩亏损了呢,不行换我当老总试试。”而就在此后不久,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爆出天价茅台酒丑闻,同样,有人在网上爆料“中国电力公司一个抄表工月薪8000元”,这样的企业讲过社会责任了吗?
三鹿奶粉已经是大企业,已经是穿西服打领带的企业了吧,为何照样干谋财害命之事,相反,街头没有品牌的小摊,也许温饱问题都没解决,但依然是童叟无欺,诚信经营。就像一个人的境界和其地位没有直接关系一样,显然境界和企业大小,发展阶段没有必然关系。
正所谓:难道伟大是大人、大企业的事,不是小孩、小企业的事?乌鸦长大了就可以变成天鹅?或者说,凤凰都是从麻雀变来的?世界上没有一开始就是高尚、伟大的企业和品牌?世界上没有一出生就是天鹅和凤凰的?
我们看到,松下幸之助年轻时非常鄙视唯利是图的行为,而索尼的盛田袑夫则称自己是“把理想当做买卖”的人而不是“把买卖当做理想”。相反,我们当代企业家追求的竟然是:“只为富人盖房子”;“做企业就像养猪”,以及“野蛮生长”时代的“厚黑学”。
谷歌还小的时候,就树立了“不作恶”的理念,一百多年前,美国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说:“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越大。”于是,这家企业从“最受尊敬”的出发点,抵达了“业绩最佳”和“基业长青”的彼岸。伟大并不是结果,而是一个永远在前方的目的、愿景。
“是因为追求伟大才成功,还是因为成功才伟大?”这的确需要我们认真思索。
十、一个伟大国家和品牌应有的境界
为什么中国当代高端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气质,与西方高端品牌相比,都是那么单薄和庸俗?为什么面对美国品牌的高尚情怀,欧洲品牌的高贵精神,我们当代企业家和企业品牌精神和境界总是低人一等,相形见绌?
难道中华民族,天生就是一个没有高尚品行和传统的平庸、低俗民族?我们的文化和精神里天生没有可敬的贵族精神基因?所以,我们天生就没有与之匹敌的高尚文化和高贵传统?中国文化难道天生就低人一等?难道世界独一无二的,延绵5000年的伟大文明,是一个庸俗、低档文化和精神所能造就的吗?没有伟大高贵的品行积淀,怎能屹立世界5000年?
■复兴伟大的中国文明和精神
在两、三百年前的启蒙运动之父伏尔泰时期,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其实是非常的崇敬,相对于那个时候的法国,中国文化是处在一个高端的。后来随着这个形势的变化,欧洲对我们中国的看法是越看越低,到了1820年以后就更低了,其实,这种变化,反映的就是欧洲逐步崛起、而我们没有进步的一个过程。
■我们祖先的境界——那些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境界
看看我们祖先的胸怀和境界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看这胸怀和境界,难道没有美国和其品牌所倡导的为人类、为和平、为苍生谋福祉的精神境界伟大吗?
“舍生取义”、“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义富且贵,对我如浮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难道这样的气质和品行,难道比欧洲贵族所倡导的荣誉、尊严、使命层次低级吗?
是的,面对美国品牌在世界上到处宣扬自己的英雄主义,人道主义,我们祖先有的是天下情怀、大众情怀,有的是高远的视野和胸怀。可以说我们的境界,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欧洲的绅士风度,骑士风采,贵族气质。难道中国的侠士文化不精彩?除暴安良,但当道义——那些让世界着迷的古代侠士,没有西方骑士更有风采?国人讲求“仁、义、礼、智、信”的君子之风,不就是绅士风度吗?孟子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这种中国人的风骨和气节比西方的贵族精神差吗?高贵输于西方吗?
只要你能做到你就是一个君子、仁人志士,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贵族。
■人心不古——我们有那么多高贵的精神和伟大的情怀,为什么不选?
一直在挖掘历史,考古文化盛行的中国白酒,为什么视而不见?像造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祖国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是,放弃精华,用其糟粕?从古至今,我们有那么多的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和价值观,为什么不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有这么多优秀乃至卓越的精神诉求,为什么不选?为什么不继承?如果说古人上面的的这些境界太高了,我们无法达到,那么,来一个中庸一点的,我们起码像孔夫子所说的那样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吧?我们不能总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吧?不求“达则兼济天下”,起码“穷则独善其身”吧?
十一、代表国家不如成就国家
■目前,中国国家形象高于企业品牌形象
2011年11月5日,搜狐企业家论坛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我认为中国企业的分值大概是40分左右的水平,中国国家形象的水平在60到70分的水平,国家品牌形象高于我们企业的品牌形象”。
■代表国家不如成就国家
“爱我茅台,为国争光”,这是我们看到的茅台的企业精神。然而对于目前的茅台来说,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我们更多的还是在依靠国家形象来推广自己,而不是以自己的形象来推动国家的形象,即更多的还是充当“啃老族”的角色,而不是“母以子贵”的角色,所以,我们还远远谈不上为国争光,谈不上反哺国家和民族。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尽快从一个“啃老族”变成“母以子贵”呢?
新郎酒的一句话广告语叫“代表历史不如创造历史”,在此,我们不妨对这句广告语进行改变,然后把它送给中国广大企业和品牌“代表中国不如成就中国”。
■国家价值观和精神重建时期的中国白酒品牌建设
显然,一个“物化”的中国是一个不可持续的中国;一个信仰缺失的中国是一个不幸福的中国,国家精神需要改变,民族价值观需要调整。所以近年来,我们的政府也在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国酒,我们所谓的民族精神的代言者,该如何为构建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做出贡献和表率?
其次,从企业自身品牌塑造和发展的角度来讲,国家的精神都调整转变了,作为文化代表、精神代表的国酒,你不随之改变,你还继续传承什么,代表什么?
2011年8月8日,李秋喜董事长在第五届中国品牌节上,作了题为“开启中国酒魂时代”的主题演讲,高度概括了中国酒魂时代的内涵:“以振兴国酒(指中国白酒业)为本质特征的诚信与创新、变革与开放、责任与担当、激情与梦想”。我们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去完成汾酒文化的复兴,用5至10年的时间,使汾酒成为国际市场公认的“世界第一文化名酒”;我们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去引领中国酒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回归与重建,开启并推动一个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的、属于中国酒魂时代的新纪元!
中国酒魂在那里?
■中国不只享受世界文明成果,更要为世界文明做出中国的贡献
西方观察家认为,中国近些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得益于“美国领导的战后国际体系”。美国学者杰米•F.梅茨尔认为:目前的国际体系,其结构和规则是由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二战之后创造的,即通过一个涵盖司法管辖权、国际义务和基本权利的体制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主权。中国过去大大得益于这样的体制:如果没有美国领导的自由贸易体系和全球化进程,中国的崛起无法想象;只有全球化,中国的产品在美国海军的护航下,才得以进入美国。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是所谓的“韬光养晦,即现实主义的“闷声发大财”。在过去30多年里,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战略。它避免了中国和西方(主要是美国)的冲突,并免费利用西方提供的全球公益品(如自由贸易、海上航行安全和各种国际规则),中国的经济由此得以高速发展。
我们看到,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日不落帝国”英国为国际社会贡献了自由贸易理念,美国则贡献了福特汽车式的现代工业自动化和自由国际经济秩序;日本的跨国公司把经营提高到艺术的地位,扭转了东方社会“士农工商”的排序。在日本经济崛起的那几年里,松下电器还于1960年实行了我们现在的五天工作制。无疑,我们目前还谈不上什么贡献。
世界不可能总是提供免费午餐,现在,我们想继续采用这一策略已经不行了。
首先,因为西方国家提供国际公益品的能力衰退,现有国际秩序无法容纳中国这样一位超级“搭便车者”,若中国不为全球化提供公益品,全球化将不可持续。中国也会失去从全球化中得到的巨大利益——就像西方金融危机需要中国来搭救,中国充当世界经济新火车头一样。因此,中国最需要的是解放思想,培养新的国际观。
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必须采取更多的行动来展示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领导者的善意,否则就有可能损害使之崛起的国际体系。我们不仅仅是世界文明体系的享受者,更是世界文明体系的贡献者。就像8月1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塞内加尔首都的谢赫﹒迪奥普大学发表演讲时,就中国的非洲政策所发表的观点一样:美国致力于“一种增进价值,而不仅仅是榨取价值的,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模式”。
其次,中国要想对国际社会的“中国威胁论”进行有效的反驳,必须展示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来。如果我们关注的仅是其狭隘的国家利益。这一立场不仅使中国在许多国际场合被孤立,而且最终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如今西方的政治制度,西方经济制度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我们需要一种历史感,需要一种文明的使命感,就是我们在崛起中间或者复兴中间能够给世界给人类带来一个新的什么样的文明。
■中国文化如何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优秀的文化必须回答当代提出的问题、中国文化如何回应全球问题?
文化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解决问题,指导生活,给人们带来帮助和益处。唯有能帮助人们解决迷惑、指明方向、带来欢乐和快慰的文化,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被传播。而且,这样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所以,在新的世纪里,面对诸如人生、社会、家庭、正义、环境、未来等诸多方面的新问题喝新挑战,优秀的文化总是希望能给人们即时的指导,帮助人们解决困惑。
中国文化走出去干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要接受中国文化和精神?
显然,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是去旅游,去展览,去表演,而是去“工作”的。
所以不是说要去宣传我们什么,阐述过去,阐述我们的文化是怎么样的,让别人明白、理解和认识,这个虽然很重要,但关键是:用你的文化怎么样回答目前世界上的问题,这是才最重要。如,面对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我们提出的所谓“和谐”理念,就是一种指导性意见和解决方案。但是,就这一点吗?还有其他吗?因为人家西方可提供了不止一点——自由、民主、博爱、法制、人权等等。
■中国文化与普世价值
其实,应该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应该有一些可以被世界所公认的普世价值,只不过这些好的东西被一种叫专制、独裁的体制所遮蔽,也长期被我们自己所忽视。
所以,最重要还是要研究,我们的文化沉淀里面还可以梳理出哪些要素,是能够回应当今世界,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全球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华文化里面还有什么内容,可以回答目前全球提出的疑难问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另外一种方式和选择;提供了另外一种风景?
我们应该把这些被全世界整个人类所共同认同的普世价值,我们张扬,这个就很自然的能和世界接轨。
■以成就国家的方式成就自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看众多的美欧企业和品牌都在替国家主张,为国家表达,那么,作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承担和践行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如何把自己的品牌的战略同国家的战略需求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值得考虑的。
首先,面对目前中国软实力过软的问题,中国白酒,如何为国家解忧。如何为提高国家软实力提供思路和策略——替国家表达!
其次,“酒壮英雄胆”,作为目前最“不差钱”的中国名酒企业,如何为中国品牌和文化走出去壮行、助威!为国家的崛起,助力——替国家输出?
十二、我们需要的是图腾而不是“浮世绘”
——让我们期待一个“三个代表”乃至“四个代表”的新国酒的出现
■物质的茅台,只能代表中国的物质文明,却不能代表中国精神文明
我们看到,世界上“国酒”一般都代表着一个国家优秀的文化或精神。
然而在国内白酒行业,一直以来在市场上标榜自己是“中国精神”、“中国性格”、“中国梦”、“中国酒魂”、“中华文化第一酒”乃至“文化国酒”的都是其他品牌。
让人不解的是,作为国酒的茅台,我们没有看到有与其地位相称的品牌精神主张,有的只是“国酒茅台,民族精品”“国酒茅台,酿造高品位的生活”这样的,没有文化含量和精神高度的物质表达。可以说,在这一方面茅台一直很低调。
同样,茅台酒在国内的营销,消费者所能感受到的是“国酒茅台为您报时”以及媒体对茅台酒高价、缺货和提价的各种报道。然而,茅台酒具体的理念是什么?这一上升到更高品牌层次的内涵,茅台似乎缺少了,至少在消费者当中没有形成,显然,物质主义的茅台,因为缺乏更高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也许只是超高端酒代表的形象。
那么茅台为什么可以三番五次地申请国酒商标,却不愿意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打造自己品牌的文化和精神主张?为什么在商标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在文化诉求上畏畏缩缩?这是不屑吗?其实,我们从8月河南杜康给国家商标局的《关于反对“国酒茅台”申请商标的公开信》中我们就可以找到原因——那就是:“茅台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这无疑是茅台的软肋,当别人自称“文化国酒”的时候,茅台只能无语。
这就如同中国在向世界展示的仅仅是他的肌肉,而不是自己的智慧头脑、思想、价值观,茅台可以是奢侈品,可以是中国经济代表、物质代表,可以是中国硬实力的代表,但还不能成为中国精神、思想、价值观等软实力的代表。
■苍白且走入歧途的茅台“国酒文化”体系
一直以来茅台把它的品牌文化归纳为:“国酒文化”、“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并把“国酒文化”作为旗帜和灵魂来打造。然而茅台目前所展现出的所谓的“国酒文化”,无非就是政治文化、身份文化、面子文化、官商文化、招待文化,并没有体现出一种国酒应有的中国情怀、中国格调、国家但当、国家精神等等,
可以说正因为长期以来,茅台对其所谓的“国酒文化”,缺乏积极、系统的正面塑造和填充,在市场上只是一味地标签化利用,从而造成这个空洞的形象构架如今不但被扭曲和异化,而且已经被市场不良文化所填充和污染。如今茅台已经被称为脱离普通消费市场的“潜规则”的代表产物,形象也被贴上了腐败的标签。
■国酒茅台的品牌精神“悖论”
一个叫做国酒的品牌,其品牌理念和追求却与人民及民族精神背道而驰。
当国酒茅台商标初审通过被媒体曝光之后,在网上我们看到有人发帖说:“一个老百姓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没有喝过的酒;一个远远脱离了人民大众不知民众疾苦的酒;一个划分身份地位造成公民地位严重两级分化的酒;一个买的不喝、喝的不买造成公民心里严重不平衡、不平等的酒。这样的酒能称之为国酒吗?”。
当美国资产阶级、资本家的企业都在追求“为全体消费者和人民服务”,不制造身份歧视,不论高低贵贱,要人人买得起的时候(可口可乐、麦当劳)。相反,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营企业;作为讲求“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领导的国营企业,你的品牌主张和追求却不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而是追求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这不但与国企性质不相符,与党的精神不相符,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符。
贵州省的副省长曾拿奔驰车的高价与茅台比较,为茅台的高价辩解,但我们要知道,奔驰是私人企业,是资本家企业,不是国营企业,德国也不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正如有些人所问:茅台到底是谁的?是贵州的,还是中国的?是官员的,还是人民的?
“一个社会,有一部分人过着过于超前、过于优雅的生活,是这个社会的不幸”(叶檀)
我们更是看到,传统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崇尚勤俭节约思想的民族。一直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生活理念,其对花天酒地式的奢侈消费向来是反对的。茅台的享乐主义、奢侈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不符。这样的品牌如何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不知茅台如何调和自己这些内外在矛盾,如何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品牌文化体系和形象体系?
■“国酒”商标有利于茅台带领中国白酒拓展国际市场吗?,
虽然一直没有获得“国酒茅台”商标,但,茅台明里暗里使用国酒茅台这样的称呼也非几天时间,少说也有十几年了吧,然而,茅台国际化一直不是很理想,而且,目前国内白酒行业对外销售量最大的是五粮液等其他非“国酒”品牌,看来,这并非茅台所讲的那样:国酒商标的获批将有利于其国际化进程。显然,茅台的国际化进程不在于有没有国酒商标,更不在于国酒商标转正不转正。
■让我们期待一个“三个代表”乃至“四个代表”的新国酒的出现
“伟大的品牌不仅是伟大产品的载体,更是伟大精神和思想的代言”。
如今,对于中国白酒来说,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我们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灿烂无比的文化;我们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伟大的民族精神,当然,我们还有世界人民都羡慕的“钱”。可以说,构建一个伟大品牌的条件都有了,我们缺什么?我们唯独构建一个伟大品牌的境界和智慧!
在此,让我们期待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代表的新国酒的诞生;当然,我们更加期待一个“三个代表”(行业代表 + 国家代表 + 消费者代表)品牌,乃至一个更加伟大的“四个代表”(行业精神代表 + 国家精神代表 + 消费需求代表 + 世界精神代表)品牌的诞生。
那么,如果这个品牌不是茅台,会是谁呢?是“中庸和谐的”的白酒大王五粮液吗?对此,早在几年前,孙延元先生在他的文章《儒家文化能否拯救中国白酒品牌?》和《谁能解答五粮液提出的大命题?》中就已经做了详尽的论述和分析,作者赞同他的观点。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众多的著名品牌,其品牌体系,都带着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与短视性。所以,作者认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品牌好像既不是茅台、五粮液,也不是杜康、汾酒、泸州老窖、剑南舂,水井坊。它也许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品牌,一个从一开始的顶层设计上,就达到一定高度——不但能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格调、中国境界,同时又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世界意识、世界气度的品牌;一个品牌理念和精神源于中国却能代表世界,其品牌理念和精神不但能为世界人民所接纳,并能代表和启迪世界文明的伟大品牌。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