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咨询 企业管理 文章
成就一个大品牌的秘密

 制造企业需要跳出舒适区

  您认为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泰伯勒:中国正在从制造驱动型经济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经济体,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将产生很多品牌。品牌不仅仅只是企业品牌,更是一个整合体:国家层面的国家品牌、省市一级的省市品牌、每个产业的产业品牌,也包括公司品牌,中国需要在这几个层面来做品牌建设。

  中国的企业,恕我直言,还停留在认知—信息—尊重的阶段,到达这个阶段,就算成功的企业,但成功的企业不等于成功的品牌。我们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讲到品牌的时候都说要砸广告、要提升知名度,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把产品功能的优点向观众传递,只是传递信息阶段;别人知道产品,来购买产品,也只是尊重阶段。他们没能成功地接近消费者,没能建立起情感链接。亚洲的企业,包括中国的许多大企业,都还没能超越尊重阶段。如果没能与消费者建立起情感链接,那么竞争就会滑向价格战。

  西方经济体比如美国已经发展出一套成熟的品牌建设的原则和技巧,这些原则和技巧正被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公司应用。中国在这个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原则是相通的,但是企业要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原则和技巧,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

 中国存在大量以代工为生的中小企业,他们的出路也是自建品牌吗?有些企业做代工也可以生存得很好。

  泰伯勒: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偏重于发展OEM企业,为其他大品牌公司代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这些OEM企业做得不错,也能赚到不少钱,但他们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品牌客户取消订单,他们就没有生意可做。我经常建议代工企业在做代工的同时发展自主品牌,这样,即便代工的业务没有了,也还有自己的品牌资产。他们可以从打造的品牌中获益良多,并且不用帮别人赚钱。

  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已经相当不错,代工企业的老板们不能因此而自满,他们需要有建立品牌的志向。OEM的风险显而易见,业务随时可以被拿走。提供订单的西方大公司想要保持成本优势,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他们将把业务转移到诸如越南这样价格更低廉的地方。那些满足于做代工的企业,也许可以成为一家不错的家族企业,但风险在于,明年或后年是否还有订单呢?中国制造企业不能以目前还能赚钱而自满,如果不思进取,舒适区迟早会消失。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481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