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启示亚洲资源团队,应该深入挖掘特定的“垂直”产品市场,走专业化道路。在1973年底,公司推出了第一本专业杂志Asian Sources Electronics。然而,这本杂志并未立刻获得成功,当时估计每个月要有100页的付费广告才能达到收支平衡,但创刊号只有16.5页的广告。尽管如此,Asian Sources Electronics的长远目标未受到丝毫影响。公司团队看到了市场需求,培养了专门市场,并且使买家和供应商确信无疑地看到了杂志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在经历了19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长期低迷之后,电子产业在1974年迎来了复苏。Asian Sources Electronics作为电子进出口行业颇具声望的参考来源,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1977年6月,这本杂志迎来了令人羡慕的挑战—制作厚达420页的杂志,这是公司在此阶段的历史之最。
后来,Asian Sources又衍生出Asian Sources Electronic Components,这本发展迅速的杂志最后超过了700页。而另一份衍生刊物Asian Sources Computer Products也随后达到了850页。
每份衍生杂志的成功都有赖于从母杂志到子杂志的自然过渡,以及基于买家需求模式的产品类别划分。新创办的专业杂志只需从其母杂志中选取一批读者和广告客户,即可具备成长发展的基础。亚洲资源专业贸易杂志的发展之路越来越顺畅。
1993年,公司为旗下主要的贸易杂志推出了区域版,为不同的语言版本定制不可以针对特定海外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营销。不同版本选用不同的编辑内容也让杂志更加专业化、多样化,顺应了买家日益多元化的行业趋势。
截至2010年1月,环球资源共发行14份专业贸易杂志。荣誉退休的前首席执行官Sarah Benecke曾说:“我们有长远规划。例如,《国际电子商情》五年未盈利,而《电子工程专辑》也花了一些时间才开始盈利,但我们持续投资这些刊物,因为公司每一份刊物都是为客户服务的策略性构成要素。”
网站:更便宜的信息获得途径
90年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业内开始关注如何将互联网应用于企业对个人(B2C)的业务领域。
到了90年代中期,公司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队伍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不是每份新推出的杂志都能成功,但8份主要贸易杂志的业务仍在不断拓展。此时公司决定进入网络服务领域。
经过周密的准备,亚洲资源在1996年一举推出了亚洲资源网站,作为贸易杂志的补充和完善。此后亚洲资源网站不断发展壮大,并在1999年更名为环球资源网站。他们的目标是让它成为亚洲贸易的中枢。亚洲资源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贸易推广模式,即通过互联网将亚洲出口商及其产品展现在国际买家的面前。
这种新的贸易推广模式的打造,包含了整个团队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这不亚于投下一”当时负责中国华南地区业务的Bernie Holmbraker回忆道,“3年来,我们一直埋头苦干,总算使大家都熟悉了杂志销售业务;而网站的推出迫使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从头开始学习新知识”
公司对团队成员进行了网站业务培训,其强度不亚于最初的杂志销售培训。此外,公司还面临着更多挑战。一些欺诈性质的网络公司出现,试图向不知情的企业销售其网站。这令工厂经理们良莠难辨。公司还遇到了其它问题,譬如:如何推动人们上网。
电子业务部总裁Mark Saunderson回忆起早期的网络年代:“很多时候我们协助客户购买并安装计算机,然后教客户如何上网。一些客户刊登广告后向我们反馈:‘我们没有收到任何查询!’我们就会问:’‘你们查看过电子邮箱吗?’我们必须教客户怎样查收电子邮件。”
与香港和台湾不同的是,当时中国大陆的网络接入业务完全由邮电部控制。上网速度的快慢取决于相关的政策及各邮电局的收费标准。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