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咨询 企业管理 文章
规避并购的文化冲突

对于意图通过合并实现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合并中的文化冲突,必将成为他们不容回避的挑战。作为这些企业的行政总裁,你将能够从文中介绍的“文化审慎”五步骤中受益匪浅,同时,你还可以从副栏中就上海复旦金仕达计算机有限公司的合并文化建设,分享该公司董事长乔志刚先生的体会和经验。




    最近几年,深受文化冲突之苦的企业大合并为数众多,并且仍在不断增加。那么,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未来的合并伙伴是否可以运用系统的办法,减少此类冲突断送有前途的合并交易的可能性?回答是一个响亮的“是”字。这个方法叫做“文化审慎(cultural due diligence)”,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非常实用的方法,能够对收购方和目标企业做出迅速、低成本的文化测评。



    测量差异


    由于文化的变革涉及硬性和软性的问题,这种审慎方法要求对企业文化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不仅包括看得见的外在表现,如衣着和办公室布置,还包括较为隐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假设。


    这些分析结果随后经过编码,用以测量未来合作伙伴之间的文化差异,确定这种差异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以及制定应对的计划。最后,如果交易能继续的话,文化审慎的结果将用于合并后的整合阶段,以使联姻顺利。


    虽然企业文化攸关交易的成败,但奇怪的是,正规的文化分析在大多数合并和收购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根本不存在。虽然经理人承认,在跨国交易中需要做文化分析,但当两家身处同一国家的大企业合并时,这种分析就只停留在口头上了。文化审慎法提供了一条原则,迫使经理人把文化视作交易成功的关键要素,并以缜密的研究代替他们的直觉和论断。


    企业的文化就象人的个性一样,是许多有形和无形特点的总和。企业文化体现在有形“物件”中,比如开放或封闭的办公室、正式或随意的穿着和行为、市场声誉、薪资结构以及业绩衡量标准。几乎每件物品都包含着一些有关企业价值观的信息,例如使命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反过来,价值观通常以不成文的方式反映企业及其员工如何做事的假定。虽然这种假定一般是无形的,不象价值观和物件那样明显地决定文化,它们有时却对企业行为发挥着更强有力的影响。例如,在没有明说的情况下,我们也都可以理解,如果某家企业员工个个“争夺第一”,那么该企业肯定不是非常倡导团队精神。


    在最初阶段,文化审慎的工作是发现并剖析收购方和收购对象双方的物件、价值观和假定,并在所发现事实的基础上,将两家企业放在方格图上,以便测量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有意合并的企业应该认真考虑做一个文化自评,在方格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寻找合并和收购的候选者。事先“了解自我”,会使自己在必须做出迅速的决断行为时,节省可观的时间。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82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