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企业有最佳雇主吗?在采访NEC之前,这个问号在我的脑子里徘徊了很久。引起我产生问号的原因有三点:首先,一提到日企,就让人联想到“终身雇用制”的传统。终身雇用制不仅限制了人才合理流动,而且不利于企业员工能力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劳动力的优化组合。其次,在提倡“集体领导”的日企,注重“和为贵”的理念,强调团体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个人的奋斗精神可能会受到抑制。第三,作为一家通讯电子行业的企业,NEC对创新十分重视,而创新需要宽松开放的环境,严密的制度约束会有悖于创新的要求。
“这都是对日企的不了解造成的。”NEC (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杜军说,“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就是‘和’,将团队和个体、制度和创新这些看似矛盾的双方有机地统一,就像太极八卦中的阴阳图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NEC是特殊的,它不仅承继了东方文化的特点,而且将看似矛盾的西方文化也融入公司,因为它是日本第一家日美合资的企业。
这样的双重特征吸引了大批实力派干将。杜军和NEC (中国)人力资源部经理赵戎就是其中两位。在中国,有17,000人和杜军、赵戎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这些人分布在NEC在华的72家独资、合资企业, 2004年为公司贡献销售总额53亿美元。
日式管理VS美式管理
NEC在日本是第一家日美合资的企业,又从事着IT·通信·电子类高科技行业。 NEC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特点?到了中国以后, NEC中国跟欧美企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杜军:最主要的不同还是日本和欧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上的不同。日语有一个词,叫做“速战力”,意思就是来了就能干,欧美企业用人更多是追求速战力;日本过去几十年讲究终身雇用,企业招聘的时候不是看重技能,而是素质,也就是说要挑一块好的材料,进入企业以后再进行深加工,实施复杂的、系统的培训。企业愿意花这么大工夫,也相信你会在这里干一辈子。
另外,还是起源于终身雇用制。由于日本企业与急速发展的中国企业相比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所以有论资排辈的现象,日语叫做“年功序列”。在中文里面,论资排辈多少含有贬义,但日语里面是中性的,也不是想象中的纯看资历,而是大家都努力。在大家同样努力的情况下,事实上业绩差别并不大。这样员工的成果和经验与员工的工作年限还是成正比的。这自然造成年头多,资历也就比较高。“破格”在以前的日本企业还是很少的。
在日本,由于终身雇用,员工不跳槽,公司也不挖人,较少像欧美公司那样把年轻有为的挖过来,打破以年龄排队的格局。所以人才只能在自己企业里培养,大家都努力,最后谁的工作经验多,客户关系广,谁的资历就高。现在大部分在日本的日企还是这样。这种方式也有优点,我接触的日本公司中,这种论资排辈的传统使人在退休之前都有下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
但是,到了中国以后,因为中国变化很快,总有新的公司进来,有新的机会出现,年轻人的机会有很多,所以NEC中国在保留自己优秀的传统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参考欧美企业管理方式。比如我们仍旧重视人员培训。合资公司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成立的时候,送过200人到日本培训。前年我们成立了上海NEC液晶显示器公司,招了500多人,送到日本培训200人。现在有了干部轮训制度,比如这边的经理,到了日本也还是经理,培训两年再回来。
以前,在日本的企业,员工都在同一企业做一辈子,企业认为对这些人投资多少都值得,这个理念到了中国以后面临挑战,很多员工好不容易培训完了却离开了,其他公司看到我们培训完了也过来挖人,这种局面使得日资企业在人才竞争中似乎处于劣势。但我们相信靠公司的魅力会把优秀的人留住。所以这个理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我们在招人的时候除了素质以外,也加上了速战力的内容。
NEC中国和其他的日本企业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杜军:和其他日资企业的不同,就是本地化比其他企业要快得多。三年半以前我加入NEC中国的时候,信息产业部的领导说,像NEC这样的在华大型日企里,副总经理以上还没有过中国人。之后我们办了中国研究院,院长是华人,后来请的NEC通讯公司的总裁是曾任摩托罗拉掌门的卢雷。
培训VS工作
你刚才提到公司很重视培训。公司培训都有哪些形式?
杜军:对新员工,首先是公司历史、经营理念以及人事制度上的培训,然后是专业素质方面的培训,比如做人事工作的会受到人事管理、人事运作技巧方面的培训。也有定期的基础性培训,包括写文书、沟通能力等的培训。
NEC研究院刚办了两年,但送了很多人到其他国家的研究所去做交流,最近又送人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送出去交流的标准一般是看研究方向。
此外,不同级别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比如升职前后的培训,每次提升的时候要有至少一周的培训。我们也会对常驻中国的日本人培训,给他们讲中国文化、中国经济等。在NEC中国,平均每人每年有一个星期到10天的培训。
赵戎:员工的培训和个人发展计划是相结合的。员工每年年初都要做年度计划,要提出个人能力上有什么样的预期提高计划,而且要写得很具体。比如今年希望在哪一方面得到改善,英语要达到几级,日语达到几级。有员工希望今年提高表达能力,要写出一些提高的方法,比如在公司做三次演讲,希望公司提供机会,类似这样的计划。
杜军:到了年底,我会要求员工再拿出年初设立的目标,看看你实践了没有。除了短期计划之外,我还要求他们写长期计划。比如将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甚至几年之内达到什么水平的计划,也鼓励员工写出来。我们鼓励员工争取要列出五年的个人计划。
我们公司部门比较多,在中国的关联公司也比较多,直属的NEC总公司大概有30多家,子公司的总公司有70多家,公司之间流动的余地也比较大,所以可以做人员的调配,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
比如我们公司有一个管总务的干部,以前是做人事的;原来有一个做人事的员工,两年前调到业务拓展部,现在被派到了日本;前不久有一个软件中心做文秘的,现在调到人事。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