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亮。车水马龙,只能从车流的缝隙中走过。没有什么规则,或者说有这样的规则,你要大胆一些,才能走过路口。如果你心存礼让,恐怕永远也走不过去。空气不是想象的那么差,实际上与上海差不多。
他的生意很红火。因为这种业务在当地很少,而且也算是一种有文化的行业。店内明亮、干净、温暖、忙碌,一看就是生意很旺的景象。可是,他心中却充满了恐惧。这不是他自己的恐惧,而是当地乃至全国人的集体意识中的那种恐惧。
哪种恐惧?
害怕事后被抱怨、埋怨、不满意、找麻烦、谩骂、投诉、恶语相向甚至诉诸暴力(就是类似于最近频发的医患纠纷给医生带来的那种恐惧、担忧)。当然,这又是我们另外一个心理疾病,即严重的戾气,毫无宽容、不包容。丝毫的小事,只要自己占理或在强势下,就得理不饶人,逼迫、挖苦、索赔太过严重。更主要的是极其恶劣、粗鲁、尖刻、严厉甚至无基本礼貌、毫无素质的流氓痞子方式的态度。
总之,就是怕被投诉、埋怨、报复、恶语相向的恐惧。我们没有吗?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然后,无丝毫的宽容、包容之心,无素质的恶语相向、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的态度,我们没有吗?
内心藏着这个心理疾病,他的生意在流失客户。他的内心状态不利于赚钱。为何?
他会在恐惧中有意的推掉很多客户。更严重的是,他在不知自己恐惧心理下经常无意地得罪、怠慢、赶走了客户。但是,他顾不上这些了,只要生意还过得去,宁愿少赚点钱,也不敢多招惹些麻烦。我们不是跟他一样有这样的心态吗?
不管他知道不知道“客户是上帝”,如何建立专业化,如何提升顾客满意度、忠诚度,自己的行为对打造品牌的意义,他内心的恐惧使这一切都失去了效力。
这不是分析、逻辑、推理。这是一个事实。只要进入到他的心理中,就会知道。就算你是个管理专家、营销专家,在恐惧心理下,你的知识也用不上。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生意成功者往往是内心极其强大的人,即那些不怕抱怨、投诉、恶语相向的人。或者说,那种“我是坏人我怕谁”的心态的人们。不过,他们的不恐惧并不是勇气,以及对正义、正直、真理的坚持的品质,只是性格强悍而已(或者说是更坏)。
这是说,我们仍然是在“丛林法则”中生活。强势者在欺负弱势者,在交往中,没有公平、正义、善良、体谅、同情、尊重可言。
从企业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也许国内企业的问题的根源,恰恰在此,即不是管理、人才、技术、资金等问题,而是在人,即我们大家。
先不要说这是社会问题。到底是先有的人,还是先有的社会?社会是人即我们构造成的,它只是一个概念而已。社会的改变,起源于人的改变。而人,就是你我。难道不是吗?
再回到企业问题。如果我们自己即人不发生转化,那么所谓的品牌管理、客户至上、创新、商业模式、大数据、消费者洞察、用户体验等,都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它们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应有他们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因此,国内企业要想真正的生存在全球环境下,只能从我们自己的改变、转化开始。
我们是尊重、宽容、包容、正义、正直、追求真理即事实、善良、同情、体谅、敏感、公平、平等,以及具有欣赏艺术、美的素养和内心的状态吗?这是关键。恐怕我们不是那样的,而是它们的反面。
那怎么办?
接受自己的这些真实。完全地接受。什么是完全接受?在它们浮现而出时,不批评、不判断对错、不赞成、不抵触抗拒。这就是觉察。如实看着自己的内心事实,不加以评判、批评、指责、抗拒,也不想着要改变它们,仅仅是观察。
另外一个小问题是,为何在如此低级的人的境界下,企业还在生存和发展?
第一个原因是,人们别无选择,找不到充满了尊重、正直、体谅、友善的公司。在对于很多没有受到国外企业直接竞争的行业和地区尤其如此。第二个原因是,大家(企业经营者、从业者与消费者)都是在一样的境界,所以对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都习以为常而认同了或者根本就感受不到了。
不过,谁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四处看到的是冷脸和刁难、狭隘和苛责。这不就是地狱的生存状态吗?那就从我们自己的改变开始!从对自己的觉察开始。
路边那些做生意的人们的脸、手冻得通红,衣服肮脏、臃肿,面目表情麻木、僵硬。看着他们卖的服装、水果等,生意一定不会好。他们只是勉强生活,而且是在艰苦的外界环境中。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