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是互联网思维中流行概念,美国其实早已实现了。金融霸权-科技霸权-军事霸权,一个三位一体的闭环霸权体系,而且是良性的增强循环。金融霸权使得美国融资容易,成本极低,各项风险投资活跃,甚至中国早期互联网重量级企业的风险投资都来自美国。在此基础上,美国科技企业一片欣欣向荣,科技霸权得以强化。科技霸权又为军事霸权提供技术支撑,军事霸权进而为金融霸权提供保障,谁不使用美元,我就打谁,看谁敢不用。这个闭环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霸权体系就会崩溃,美国不会让任何一项霸权旁落。
中国天然就是强国,只是开了个小差,落后一段,绝不可能永远落后于人,也绝不可能一直做美国的保姆。当中国完成基本工业化后,必然要向高端发展。“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新动能”,最近一直被提及,其实质不就是高端产业吗?不就是造完房子,开始造芯片,开始造飞机航母吗?这些不就是在切美国科技霸权的奶酪。美国不可能让中国打断霸权闭环,于是美国动手了。
很多人认为中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下手,是美国作为贸易战中的谈判筹码,而实际恰恰相反,美国是以贸易战为掩护,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发展。贸易逆差只是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借口,贸易战只是美国遏制中国高科技烟雾弹。美国可以容忍贸易逆差,不能容忍不是保姆的中国。(详细分析详见本文第一章)
一旦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短时间内快速追赶上美国,美国有系统性崩塌的危险。美元霸权在二战后确立,起初美元的价值背书是黄金。上世纪70时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又用军事霸权确定石油美元的体系,所以大家一致认为石油是美元之锚。实际上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是美元另一个重要之锚,尤其以芯片和基础软件为代表。算力已经成为经济基础的基础,芯片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就是经济的硬通货。而且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在发达国家都在推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的时代,可以预见石油将会变得原来越不重要。未来能成为国际货币锚定的硬通货绝不可能是石油,更不可能是被石油替代的黄金,很可能是产生算力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比如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按照过去中国让世界恐惧的惯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中国做服装的时候,西方就只好走奢侈路线,中国做光伏和碳纤维,两个东西就变成的白菜价。中国造起高铁,其他国家能够竞争武器也只有政治。以华为为标志通信产业被中国搞起来,美国只能用国家安全做应对。一旦中国开始喊着“中国制造2025”,西方最后的阵地丢失,美国霸权闭环被打破,这就是要人命啊。
如果芯片等产业,像高铁一样,被中国做成统治地位,哪怕被中国切走一大块市场份额,对美国来说,都是不可被接受,他将直接承受两个可怕后果。第一,美元未来就没有锚定硬通货,美元霸权终结。第二,美国股市已经处于高位,高科技企业丢失大量市场份额,以这些企业为权重的美国股市随之开启熊途,且无法翻身。这两个后果削弱美国金融霸权,一旦金融霸权削弱,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两个连锁后果。第一,军事投入将会不足,军事上虽能维持强国,但是军事霸权不在,无法对其他国家形成有效威慑。第二,美国高科技企业融资出现困难。以谷歌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了,因为美国有金融霸权体系之下便利的融资体系,一旦融资出现困难,美国高科技企业成长一定会受到抑制。
军事霸权和科技霸权的削弱,又会反过来加速金融霸权的削弱,如此恶性循环,美国霸权闭环体系将不复存在,美国不能躺着赚大钱,好日子也就结束了。而能够开启这个循环的,放眼世界,只有中国。美国一定会想办法死掐中国。
中国技术不是没有进步,也一直在发展之中。之前也只是封锁,没见美国下狠手啊。为什么美国要在此时如此急迫和剧烈对中国下手?有观点认为,没有了萨达姆,没有了本拉登,没有了卡扎菲,朝鲜看似没事,伊朗和委内瑞拉翻不起浪,叙利亚不是美国核心利益。美国又必须要有一个敌人,所以美国把枪口对准中国。
国际环境只是给美国腾出空间,客观上有利于美国,却不是美国与要中国较量的起因。政治角力源于经济,经济变化是因为技术发生了变化。近期两种技术出现了拐点,才是让美国变得万分焦虑的根本。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