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互联网 互联网+ 文章
中美贸易战开打!哪个行业最先受影响?脉脉热议中

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活跃在脉脉上的职场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对影响大局的事件都有着极其敏锐的触觉。近期在全世界都极受关注的中美贸易战,怎么可能不成为脉脉上的讨论重点?不过与网络上一般常见的高谈阔论不同,脉友们对此事更多地是从贸易战对行业、企业,乃至于对民众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出发,去进行言之有物的探讨。

在脉脉问答区,一则题为“贸易战,会对你工作、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的问答,短时间内吸引了5万多脉友点赞,底下1万4千多条回复,代表着不同领域职场人对这个重大事件的观察。数据显示,有7千多人认为贸易战会对自己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同时也有6千多人表示贸易战暂时还不会影响到他们。

美国出尔反尔的单方面行为,把整个国际贸易体系搅得一团糟,向来在中美关系中被称为“压舱石”的经贸往来也即将面临考验。7月6日双方正式启动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后,其影响渐渐开始向故事、汇率、金融市场等多方面渗透,无论在行业、企业里,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肩负重任的职场人,对这些影响的体会最深刻,也最直接。

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大国之间的经贸争端,果然是职场人士最先体会到影响。已经有不少行业的脉友表示,一些变化已经开始看得见了。

来自汽车行业的这位脉友表示,贸易战一开,进口的美国车已经立马开始涨价。某型号甚至“坐地涨价”了20%!而且就算这些车实现了国产化也很难抵消关税因素,因为大量的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进口。

国家最近对进口汽车、零配件已经采取了降税措施,但由于美国一意孤行开打贸易战,唯独美国进口产品要征高额关税。这下,凡是从事美系车业务的职场人,肯定都会受影响啦。

对于他这个说法,各个行业的脉友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都认为,车子、尤其是美系进口车毕竟属于比较高档的消费,对普通老百姓不会有太大影响吧?更有不少脉友呼吁,大家要更多提倡购买国货,不要崇洋媚外!

来自通信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的职场人,看来也在这场贸易战中受到较大的波及。

这位在运营商做设计工程师的脉友就表示,比较担心下一步进口芯片可能面临的加税。如果此事成真,那么大量使用进口芯片的通信行业会比较麻烦。不过,好在目前能看到的影响还只限于中兴。其他企业还好。

金融行业的脉友就没那么乐观了,毕竟这一个多礼拜以来,汇率的变动简直就像过山车,一时跌穿6.7,一时又回升不少。他尤其担心房地产市场,以及各行业的债务问题会否在贸易战的影响下发生问题。

不要怕贸易战

从这则问答的情况来看,脉友们的心态普遍还是比较稳定的。即使有超过一半的职场人都表示他们的工作、生活开始受到了影响,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没必要过于担心。国家的强大、社会经济的稳定让脉友们信心很足。

来自建筑行业的一位高管表示,中美之间的事儿其实就是“夫妻之间吵个架”。看来前些年对中美关系“夫妻论”的说法还是很深入人心的。这位脉友基本上是持乐观态度。

在他看来,毕竟中美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人为手段是无法改变的,中美在经历了一番争吵后,还是要“加深感情”继续往来下去。

当然也有些职场人比到达了不同意见。

“你太乐观了。。。要记住当年日本人的教训。。。”一位脉友评论道。

“就怕吵太凶了离婚”另一位脉友看来不太喜欢“夫妻论”。现实生活中夫妻还会离婚呢,中美两个庞然大物如果真的互相争斗起来,这“夫妻”关系还能维持下去吗?

山东的刘总则从这场贸易战中看到了新的机会。美国破坏了业已建立的世界贸易体系,倒也为新秩序的建立留出了空间。也许,旧贸易体系的打破,正式新兴市场国家建立新秩序的契机?

四川的刘先生同样认为不需过分担心。在他看来,我们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与今天的局面相比较,其严峻程度并不逊色。但我们国家还不是安然度过?

在那场危急中,各行各业既有倒下的也有趁势崛起的。所以关键在于自己的调整和适应!

做好自己才是关键

与其对贸易战这种大事件过分地担心,还不如将更多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这也是不少职场人的观点。

在法律公益领域工作的吴小姐表示,媒体上连篇累牍关于贸易战影响的报道,其实会令普通人感到疲惫、产生负面情绪。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应做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来吧。

来自广东房产建筑行业的王先生,显得心态更加平稳。他表示自己早就在为将来的变化做准备了。“二十余年”学习和对新技术的关注,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这才是最让人放心的应对之道,难怪很多脉友都为他点赞。

这场中美贸易战正在拉开序幕,无数的行业、企业和个人,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身处其中的职场人纷纷在脉脉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此你有什么观点和看法?不妨拿出来跟脉友们一起讨论吧!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401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