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和线下变得愈加紧密起来,科技的不断创新,不仅影响着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两年“无人超市”开始在各大城市落地生根,在这种新的营业模式里,超市大厅里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导购和收款,顾客去无人超市买东西全都通过自助渠道。
对于“无人超市”的开设,有些人持谨慎乐观态度,在他们看来,去超市买东西,如果没有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话,购物体验就没法得到保证。
此外,无人超市和顾客之间的诚信交易问题,也一直备受大家关注。
有些无人超市是摆了几个自助购物机,顾客选好商品后,通过扫描或者支付现金的方式完成购物;还有些无人超市是开放式的,顾客自行取拿商品,然后付款交易。
对于开放式的无人超市,商家为了控制风险,会安装高密度的摄像头,确保监控无死角,其监控覆盖质量直追银行营业网点。
无人超市火了一把,其他行业也在追逐着这股无人模式的热潮,比如银行业。
前些年银行网点一直都在从柜台化向自助化转型,现在大多数业务基本都可以通过网银、自助机等自助渠道办理了,除非是那些需要核验身份的业务。
这两年各家银行也逐渐开始向“无人化”进行转型,建行迈了一大步,其他行也在陆续推进,那么如果以后无人银行模式真的推行下去了,银行网点就真的不需要工作人员了吗?
大多数人对银行的印象,就是银行网点的那些,比如办业务的柜员,导流客户的大堂经理,营销产品的理财经理,有部分人可能还会接触到支行那一层级,知道还有个贷经理、公司客户经理、机构客户经理,作为个人来说,能接触到的银行工作人员也就这些了。
然而这只是银行全体员工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银行业务简单分为前台、后台、后后台的话,那么这些工作人员做的都是前台业务,他们的工作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操作类和营销类。
对于操作类的业务,比如办业务的柜员,导流的大堂经理(部分兼营销),这类岗位其实都是可以用机器替代的,2015年的时候,交行就推出了机器人大堂经理“娇娇”:
这个智能机器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超强的学习记忆能力,能为客户提供大多数的咨询服务,并引导客户到自助机上办理业务。
至于柜员这个岗位,其实一直都在减少,以前每个网点至少配五到八个柜员,现在随着各类自助设备的铺开,大量的柜员劳动力被释放出来,现在每个网点最多配三个柜员,有些小网点只配了两个柜员。
从一开始的ATM机只能办存取钱转账业务,到后面的自助终端机能办理缴费、理财、查询业务,再到现在的智能自助终端能办理各类非现金业务,工商银行从2015年起就开始推广了智能网点项目:
柜员岗和大堂经理岗是能部分被机器取代的,因为这些岗位做的都是操作性的工作,然而就现在来看,想要让机器完全取代柜员和大堂经理还不现实,毕竟我们国家还有相当数量的老年储户,他们对于新事物接受的慢,还是习惯于人工为他们办业务。
如果以后大家都能学会通过自助渠道办业务,那么银行就能节省很大一部分人力,这部分节省的人力,一部分会被分流到营销岗上,还有一部分会被分流到后台岗,剩下的那部分就被结构性下岗了。
对于那些被分流到营销岗上的员工来说,他们新的工作场所可能不再叫“XX支行”“XX分理处”,而是会叫“XX财富中心”“XX理财中心”。
对于那些被分流到后台岗上的员工来说,他们的工作场所可能会叫“XX远程授权中心”“XX业务核算中心”。
至于那些被结构性下岗的员工,如果他们之前的工作技能只是操作性地办业务,没有及早做转岗准备,比如学习考证,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被淘汰。
客户到银行办业务,由柜台转移到了智能设备上,这是业务受理方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效率,也提高了客户的效率,效率虽然提高了,但风控水平却丝毫不能下降。
当银行网点有工作人员的时候,经办人员是风控审核的第一道关,现场授权是风控审核的第二道关,远程授权是风控审核的第三道关,事后监督是风控审核的第四道关,这还没完,再往后至少还有三道关。
其中第一道关和第二道关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一线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业务,绝大多数的风控手段和制度都是为了把好这两道关,然而对于无人网点来说,这两道关口就不存在了,这就需要后台和后后台的工作人员把好风控关。
对于一些高风险业务的办理,比如改名字和证件号,这涉及到该客户下挂所有账户的资金安全问题,每当遇到这类业务时,柜员都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仔细核查客户提供的证件和证明,审核无误后,再让现场授权审核,现场授权审核无误盖章确认后,最后再由远程授权审核,远程授权审核通过后,这笔业务才能办理。
然而这还没完,如果事后监督发现这笔业务有风险隐患,比如身份证到期时间错,证明盖章不清晰,那么就会把这笔业务定性为风险事件,经办这笔业务的工作人员全都会被处罚,包括柜员、现场授权,远程授权,对了,还有网点主任,可能当时柜员办这笔业务的时候,网点主任到分行开会去了,完全不知道有这个事,然而过几天就接到了处罚通知,这没办法,谁让你是这个网点的主任呢,网点的所有事情都跟你有关,出了事情你网点主任肯定是要负责的。
如果当前各家银行的营业网点都改成了无人网点,那么如何把好无人网点的风控关就成了首要面对的难题。
增加后台审核人员是一个办法,但这弥补不了缺失现场审核人员的风控缺口,这时银行就需要仔细算一笔账,如果无人网点的期望收益大于有人网点的期望收益,并且风控还能保持在原有水平,那么银行就会大力推广无人网点,反之,则不会。
其实在我看来,当前各大银行推行的无人网点,都不能百分之百覆盖有人网点的业务范围,因为有些业务的办理是需要现场审核人员的,当前的这些无人网点,应该是对传统自助网点的一种补充。
比如当前的网上银行,基本能自助办理90%的银行业务(非现金);ATM机和自助银行除了能办理网银的部分业务外,还能办理另外5%的银行业务(现金、办卡等),剩下的5%的业务是必须由经办人员办理的。
建行这次推行的无人网点,集合了交行前几年推行的智能大堂经理机器人:
工行的智能终端:
还有当前火热的VR、AR、人脸识别、语音导航、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通过智慧柜员机、VTM机、外汇兑换机等各类多媒体服务终端,为客户提供智慧、便捷的操作体验。
中国的银行业,其实是一个比较保守的行业,当一项新技术出现在市场时,并不是所有银行蜂拥而至、同时拥抱这项新技术,而是先由个别银行进行试点,如果这个项目推广的比较成功,其他各家银行再陆续跟进;如果这个项目推广的不是很顺利,其他银行也就不会接着跟进了。
因此,对于建行这次的“无人银行”试点,其他各家银行也都在密切关注,如果效果不错,估计几年过后,这种新模式就会在全国各家银行推广开了。
就像当初的网上银行一样,一开始也是由几家银行进行试点,然后各家银行陆续跟进,那时互联网的发展还没几年,人们对网上银行的使用还有比较大的戒虑,后来工行推出了网银U盾,不仅大大提升了网银账户的安全,也让自家银行的网银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带动了业内各家银行网银的发展。
对于无人银行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吧!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