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互联网 互联网运营 文章
文化营销漫谈系列一:文化是怎样影响了企业的行为?

  有一年夏天,去深圳培训华大农业公司。

  讲课的地点恰好离大梅沙很近,一大早,我便步行到大梅沙海滩,领略蓝天、白云、阳光、沙滩、帆船点点的美好。

  在我漫步海滨时,我看到了一组古朴的文化墙,介绍的是“特区精神”,其中第一条,就是“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还包括“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以及“公开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等十条。

  联想到深圳速度,经济发展的奇迹,整洁的市容,较高的绿化覆盖率,我一方面感叹当年伟人邓小平的高度、视野与魄力,同时,又在想,是什么原因锻造了深圳的辉煌呢?

  这一方面,跟国家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但还跟什么有关呢?我想,是不是还应该跟一个区域的文化相关?

  有人说,当年邓小平之所以选择深圳做特区,是因为广东人因为贫穷而越境偷渡,让他意识到必须要发展经济,富裕百姓生活,这当然是对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应该是因为深圳的区位优势,有港口、距离大都市广州也不远,更重要的是,这个新兴城市,没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可以甩开膀子干,而不用有太多的顾虑。

  这,其实就是文化,有时,没有文化,恰恰是最好的文化。因为,一切都是新的,充满了希望。它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曾有一个培训界的朋友,多年前出差到石家庄,他下了飞机,看到去石家庄途中,黑灯瞎火,随手就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石家庄,真是个庄”,因为相比于深圳夜晚的流光溢彩,作为北方省会城市的石家庄,有点寂寥和落后。可为什么呢?也许跟河北地处“天子脚下”,很多事情谨小慎微,不敢“越矩”的“中庸”文化有关,文化,深层次影响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包括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甚至包括营销。

  深圳的发展,有点类似于美国。美国之所以有今天人类历史上如此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它是一个移民国家,不仅有以华盛顿为首的领导人给这个国家设计了较为超前而人性的顶层制度,而且还融合了各个国家优秀的文化,成为富有活力的“混搭”文化。由于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没有固有的文化羁绊,因此,他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而不用担心有人用世俗的眼光来去审视或笑话他,大家都这么干嘛。深圳,工作或生活在这里的人,同样没有陌生或拘束感,大家都是新新移民,都是外地人,也都是深圳人。这种没有固有文化,反而助力深圳超常规发展,他们有一个优势——只要不是法律所禁止的,尽力大胆去试。

  而文化,也从一个层面,影响一个区域的工商业经营理念,包括所在企业家的市场或营销行为。比较一下南北方的商业文化,南方人精明有余,憨厚不足;北方人是憨厚有余,精明不足;南方重规则,北方重关系;南方人重利益,北方人重感情等等。这同样跟南北方文化有关。北方,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因为几千年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辐射的范围内,骨子里有一种虚无的“文化”优越感,甚至自我满足的清高,而南方,以前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之地,“春风不度玉门关”,往往是犯人被流放的地方,正统、世俗文化对他们影响较小,他们所受到的思想束缚较少。他们敢于“越雷池”,而企业经营、管理、营销,都是要敢于“试错”的,而这,恰恰是南方企业具备而北方企业需要提高的地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观念,也恰恰是企业需要摈弃的,没有创新,在这个竞争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今天,就有可能会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而等着被人吃掉。

  中国几千年来,由于受封建传统的影响,一直处于农耕文明,即使到了近现代,也没有太大的改观,而反观欧美,他们有着较高的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农耕文明的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体或企业组织的行为。

  因为企业或企业家的思维、行为模式的背后,是根深蒂固文化的具体显现,它给一个区域,甚至一个群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讲两个例子:

  最近,去海底捞新开的一家门店就餐。我发现,除了一如既往的贴心服务——点头哈腰、笑脸相迎、问候、指引、手机套、水果、饮料等之外,他们还增加了擦屏湿纸、给顾客做指甲,尤其是引入了四川传统文化节目——“变脸”,演员在场内走动表演,不仅变脸技术高超,引来喝彩声,而且演员还拿出小礼品,送给孩子做纪念。不仅如此,他们针对过生日的顾客,提前联系,布置场地,现场有“生日快乐”的横幅和拱形气球,服务员跟着顾客一起过生日,唱生日祝福歌,并有礼物相送,很有氛围,给当事人带来很多感动。他们肯定是持续投入了的,但这种投入肯定是以顾客为核心,关注客户的需求,并适时导入文化——海底捞源自四川,引入川剧的“变脸”,非常恰切。这样不断增加顾客附加价值的结果呢?全天24小时营业,大部分时间,都是人满为患,曾有好几次,晚上10点左右离开,依然还有很多人在走廊、或等候区,喝着饮料、吃着水果等待。

  还有一个案例。北方一家大型中档温泉酒店,经营管理不善,重建设,不重服务。由于促销力度大,曾经人满为患,但由于企业利润低,经营渐渐陷入困境,又用门票折抵工资,价格更为混乱,人员流失严重。终于因为脏乱差,没有秩序,顾客越来越少,最后倒闭。再后来,这家温泉酒店被另一个老板承包,但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改观。新顾客前来泡温泉,办好手续,在房间寻找装衣服的柜子、拖鞋时,却看不到服务员。泡前冲洗时,淋浴间个别水龙头不仅水流小,而且放了好长时间,还是凉水。到了游泳池,发现原来两侧放了很多木躺椅,供大家游完泳休息,但现在却撤掉了一些,有一侧,仅剩下了两把椅子。经营方为何撤掉一部分椅子呢?是为了节省费用,还是促使大家游玩赶紧走?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顾客以前游泳时,在池子里,抬头可以看到挂着的钟表,知道什么时候游的,何时走,但现在一看,却被摘掉了,经营方的用意是什么呢?是钟表没电了,临时摘下?还是让游客尽情游,忘却时间,少去里面的汤池吗?里面的汤池,确实有一些是停用的,也许是顾客少吧?

  温泉酒店,有两个鱼疗区,但顾客进去后,发现,第一次鱼疗时还很干净的的池子,这次再进去,水里却有一条条,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到的黑色的小长虫似的东西,问了工作人员,答复说,是鱼屎,这会给顾客什么感觉?

  而再看看整个温泉区,发现虽然是礼拜天,但顾客并不多,这家才接过来几个月的企业,不知道能经营多久,但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升吧。

  我之所以提到这两个案例,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内在,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区域不同,文化不同,所带来的经营或营销理念不同吧。

  海底捞来自南方。1994年开始创业,创始人张勇能在那个时候就敢于经营家乡的川味火锅,并把这种中餐连锁经营,本身就是一种勇气。看看这个张勇吧: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四川简阳城关镇读中学的他,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后来在技校学习期间,博览群书,培养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独特思维,在上班期间,他遍访祖国大江南北,调研市场,求经学艺,寻找商机,即使是在创业后,也依然到欧美国家访问学习,推动企业向上发展。在经营过程当中,海底捞遵循以顾客为中心,持续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理念,不断投入,努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带来巨大的口碑,经营呈现良性态势。

  而后一家温泉酒店来自北方,北方人受“仕农工商”思维影响,以“入仕”为人生首选,要么,就是做一个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就是北方出老师的原因。实在不行,就种地,种地,靠体力吃饭,也很光明正大,他们看不起“奸商”,甚至不屑经商。因此,北方,更多的还处于“农耕文明”思维阶段,他们精于算计,并且做很多事情追求“短平快”,此外,由于经济不发达,视野不开阔,受资金实力、自大保守、小富即安等影响,在经营过程当中,不仅注重“开源”,更强调“节流”,这在经济形势不好的当下,更是如此。而这样的做法,让本该投入的不再投入,并想通过减少开支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或增加利润,殊不知,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一厢情愿的做法,不敢大胆尝试或投入,过于精明的经营或管理,让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最后被市场无情地吞噬。   

  我们要想从农耕文明快速发展到先进的工商业文明,就必须要考虑这背后的文化逻辑,汲取先进,剔除糟粕,让它更好地引领我们的国家,包括它的细胞——企业组织或个体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147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