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由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中有大量的概念和算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大都是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向学生讲述网络层次结构、计算机协议、网络原理等基础知识。由于这些知识比较抽象,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并且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要结合实际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原理等理由讲清楚也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策略,重视知识之间的融合与渗透,注重各章节之间的衔接,注重新技术的学习,尽量讲述新颖的知识,如此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涉及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对于在高职高专学校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生而言,在课程的讲授中一定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理论支撑实践,通过实践体悟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重点的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对于OSI参考模型、CSMA/CD协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等不容易记住又在计算机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络设备要重点进行讲解。
三、改革教学策略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原理非常抽象,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教学策略进行改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图例教学法
对于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具体的图例,给学生直观的冲击,在结合实际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比如,在讲述大型网吧的拓扑结构时,我们可以先画出一个大型网吧的拓扑结构示意图,通过示意图来讲解它的优缺点。课后,让学生画出自己宿舍的上网拓扑结构,并且分析出宿舍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如此,学生便能更快地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
2.对比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涉及的交叉关系比较多,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法,通过横向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理解。像在讲解TCP/IP参考模型、OSI7层参考模型以及局域网体系结构时就可以采用此法,通过这3个模型的对比,找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加深学生的理解。
3.比喻教学法
对于一些晦涩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事例进行讲解。像在讲授“网关”的概念时就可以采用此法。网关的作用很简单,就是进行协议的转换,但是对于不了解网关的人,单纯地告诉它这句话就显得晦涩。如此便可以运用比喻法帮助学生理解。协议就像我们日常说话中所使用的语言,两个不同语种的人要进行交流,他们互相听不懂对方说的话,要达到交流的目的,通常需要一个翻译,在这里网关就充当了翻译的角色,可以使晦涩难懂的概念马上变得通俗易懂。
四、注重实验教学
计算机网络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为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网络实验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教学对每一部分的实验都应该有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了解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的整个过程、在实验中遇到的理由以及解决措施。高职高专院校要注意同国际知名品牌的网络设备厂商合作,建立认证与培训相结合的实验体系,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地,真正实现施教于人,学以致用。
五、改革考试形式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应该更注重的是他们的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考试模式只是机械地要求他们掌握网络的概念与基本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论文由http://www.wowa.cn收集整理提供,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原理,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被动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实践考试占总成绩比重更大的考试方式,在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考察他们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既增加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又提高了他们的实战水平。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