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步入精细化、规模化、专业化运营阶段,与APP、Web、电商、公众号等运营相比,数据化运营程度非常低,人工感性操作为主,缺乏数据分析基础的决策支持,缺乏用户聆听和用户画像认知。
以目前最为广泛的社群运营载体【微信社群】为例,大多数运营者不能明确清晰指出社群增速如何,增长是否健康?社群用户参与度趋势走向怎样?各种社群主题活动,调动用户参与的效果分别有什么差异?用户端自发产生了多少价值内容值得进一步分析挖掘?
商业化、组织化的社群基本都是多圈群运营,较为大型的社群组织还会根据主题、地域等做层级分类。如果以微信群为单位,百群级别,为了做精准而有序的用户经营,二级分类较为常见。分类出发点往往是为了不同主题圈群用户精准定位聚合,并且以可控粒度做运营组织协同。
你衡量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以微信社群为例,本文简要探讨社群数据化运营基础指标。基础指标,相对于多样化、个性化指标,特点是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并且适合做“标杆对比”。标杆管理,标是“业绩标准”,杆是“参照物”,三种类型对标:内部标杆对比,外部标杆对比,内外部综合标杆对比。
1. 内部标杆对比
○ 全局趋势对比
○ 全局 vs 主题圈群
○ 不同主题圈群间对比
○ 全局/主题圈群 vs 单群
2. 外部标杆对比
○ 行业内社群对标: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上下游
○ 行业外社群对标:新兴领域,更值得突破行业局限,博采众长。
3. 内外部综合标杆对比
综合使用各种方法
对比不是为了找缺点,而是为了学习成长。数据只是暂时的表象,探寻数字背后的动因,运营精益化、迭代有方向有策略,才是数据运营的意义。
社群增长分析
用户数
通常中大规模社群是多圈群运营,社群用户相对于APP、WEB等渠道,流动频繁,流失后即使记录了用户联系方式仍旧召回难。拉新和活动集中时间,1天之内用户变化都很大。
○ 累计用户数:累计接触了多少用户。
○ 在线用户数:最终留下了多少用户。
累计与在线用户数的差异,代表了留存和流失,结合当期的运营行为和某日影响比较大的运营动作,做分析改进。
入群用户:拉新能力体现
○ 入群数/率:最直接的拉新效果指标
○ 邀请关系: 结合时间段运营行为和事件,进一步分析入群来源
(1)运营拉新 - 推广渠道与内容效果
(2)口碑拉新 - 用户推荐,自发+被激励
退群用户:持续运营能力
社群不是单向广播、爆点运营,考验持续价值运营能力。调动用户参与感、形成用户粘性、激发口碑,最不容易的是做到“持续性”。
○ 退群数/率:群运营留存能力体现。
○ 在线时间:进一步分析退群用户在线多长,在什么时间点退群,结合运营行为和时间事件组合分析。
有初步的经验表明,新用户入群的第一周,约有三成用户退群;除了运营本身,有部分也来自于推广文案没有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或内容描述夸大与实际体验落差较大。如果出现在线时间不短的较多老用户退群,可能涉及到策略方面调整,而非个别活动的改善。
净增用户:健康增长能
净增用户 = 入群用户 - 退群用户,净增保持正向,既可以获得持续健康增长。
净增虽然是入群和退群的综合结果体现,但是入群和退群背后反映的运营行为并不同,甚至在一些组织,拉新和群内运营是不同团队,需要细化分析以针对性改善运营动作。
社群参与度
社群不是1对多的传播模式,弱媒体、强圈群互动属性,群组内部形成网状传播形态和价值协作关系。一个只做单向广播的组织,哪怕以微信群、QQ群形态存在,仍难以称之为具有社群价值的结构。
如何衡量社群用户参与度?互动用户+互动内容
互动用户
○ 互动用户率:最基础并且最易于进行标杆对比的通用指标,圈群维度可以对比到全局、局部圈群以及外部社群;时间维度衡量到周、月以及重要的活动日。用户互动率是社群性质、目标用户群、规模以及运营策略、团队能力等诸多方面综合体现。
○ 潜水用户:潜水用户有两类,一类是目标用户但没参与互动,希望促活;一类本不是群目标用户,可以放弃。需要激活的用户,分析调研用户需求,激活群用户无法是一对一个体转化行为,如果目标用户潜水较多,会涉及到运营策略和行为的整体调整。
注意卓越的地方,不要抓住错误不放。资源和精力有限,分析好100个活跃用户,找到挖掘精准用户、发扬优势的方式,比分析或踢出100个、甚至1000个潜水用户更有价值。
通常来说,用户群(行业垂直或C端消费者),参与度提升挑战较大,对社群定位、运作机制、策划、推广能力均要求很高,也是社群综合运营能力的反映。工作协同类群,有天然的利益、协同协作关系在,互动率总体高,更多偏重具体业务内容、工作质量和效果经营。虽然不一定互动率越高的群越有价值,长期低于一定互动率的群,要做到价值产出和维系,也是非常困难的。
互动内容
○ 互动次数:体现互动积极性
互动用户率代表“用户参与了”,互动次数则在反应“参与度到何种程度”。类似的互动率、互动人数,仍旧会产生差距比较大的互动次数和用户内容价值。用户端互动次数多,代表了较高较深入的参与度,隐含较多的用户产生内容(UGC),做进一步分析。
○ 互动内容:内容是社群比较重要的产出,除了运营者内容,更多的价值点在于用户产生内容,也是目前社群挖掘比较少,未来价值意义比较大的一块。
互动的消息类型有文字、图片、链接、语音、视频等等,通常文字信息需要用户更多的情绪和时间投入,包含着巨大的UGC内容,值得进一步语义挖掘,提炼用户需求、建议、投诉,以及用户带来的行业、领域认知和新鲜主题发现,其中的内容价值不仅仅指导社群运营行为迭代,更可能为企业的产品、服务做有价值的输入。
社群运营的目的,很少有为了建群而建群,为了活跃度而活跃度,最终要为企业的业务目标提供一种或多种服务。现实的意义如品牌运营、老客户维系、客服、活动引流、日常需求采集;随着社群数据积累,可以产生更多的未来价值,如C2B驱动的商业模式,大规模垂直用户带来的行业领域认知的提升,新产品的需求设计指导。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