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市场 品牌管理 文章
品牌思辨:《金刚经》中的品牌观

  有人说佛教不讲品牌,事实并未如此。《金刚经》中有系统的品牌管理思想。本研究这里进行一些基本分析,与读者共勉。  

  一、如来的语法  

  《金刚经》第二十品到第二十五品中,有个常用的语法:“如来说X,即非X,是名X”。比如第二十品中的《大丈夫相》原文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这话怎么翻译,还要通读《金刚经》全部32品。仔细阅读《金刚经》你会发现,前面16品基本都是须菩提在婆婆妈妈地问,如来本来想吃好饭睡午觉的,结果如来给问的也不瞌睡了,干脆后来自己主动给菩提讲了。这个意思还是讲不着相,着相就成不了佛,真正的奥妙就是不可说。这么说还是比较模糊,我们就直接说,一切皆空,明心见性,才能见佛,就是这个意思。  

  二、品牌的境界  

  品牌的境界,用《金刚经》中如来佛祖的语法就可以这么讲:所谓品牌,即非品牌,是名品牌。

  这话怎么理解呢?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所谓品牌,其实不是以(厂家或品牌所有权机构)为中心的品牌,不过是以(厂家或品牌所有权机构)的名义存在的、本质上无我(满足众生或客户需求而非品牌自身)的一种形态罢了。  

  品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不可说。不可说又非常抽象。如果从比喻的角度讲,最高境界就是一种信任与认可,并有情感认同的因素在里头。  

  三、内容与形式  

  佛讲法身和肉身。法身是内容,肉身是形式。品牌也是,品牌的内容就是功能和交换价值,形式就是品牌本身的标识LOGO等。平时说的是品牌的形式,其实要的是内容。  

  小时候有一篇语文课文,叫《东郭先生和狼》,东郭先生就是品牌,代表了一类人或一类议题符号的组合。《乌鸦喝水》的课文中,乌鸦就是品牌。但是用品牌和佛的语法说的话,就是:佛说东郭先生,即非东郭先生,实名东郭先生。翻译过来就是讲,这个故事中的东郭先生,从佛的看法来看,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东郭先生,本质上是代表一类人,这类人用东郭先生命名代表罢了,这就是诠释。

  四、结束语  

  “所谓品牌,即非品牌,是名品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个如来语法,值得所有研究者参考和借鉴。  

  上述是笔者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145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