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计价、投资、核算、管理等所作的法令、法规的总和。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内容
①制定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领发、保管、调拨、登记、检查和维修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②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捐赠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及时入账;查不到原始价值的,可估价人账。
③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调出的管理。确实不能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作报废处理。确实闲置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要按规定调出,避免积压,造成浪费。一般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可由财产物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提出意见,报经社会团体分管**批准后处理。专用设备和仪器报废或调出,要经有关部门鉴定,报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理。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收入或清理报废变价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收入与其账面原值的差额,以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人“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科目。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的意义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对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进行计价、投资、核算、管理,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工作服务。对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在内部有一个完善、有效率的财务部门,并且对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资产进行统筹安排,打下良好的后备基础。完善与健全的管理制度,无疑是企业提高效益与赢得利润的保障。固定资产核算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固定资产核算,可以使企业对国家财产负责,切实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充分挖掘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促使企业正确地计算折旧、提取折旧基金,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资金的需要;可以使企业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生产能力。所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对于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资金来源都有重要的意义。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