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企业财务分析方法有哪些?呢财务分析概念指的是根据企业历年来的信息数据资料,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财务活动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有效的评价,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具有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介绍如下:
一、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全面、系统、综合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效地提升工作质量。
二、杜邦分析法
杜邦财务分析法是利用各个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可以提供下列的主要财务指标:
1、净资产利润率,也称净资产报酬率或净资产收益率,这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也是杜邦财务分析系统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资产净利润率和权益乘数。
2、资产净利润率,也是综合性较强的重要财务比率,是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
3、销售净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提高销售净利润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
4、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财务指标。
5、权益乘数,反映所有者权益同企业总资产的关系,它主要受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计算公式:净资产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1/(1-资产负债率)
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三、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1、选定评价指标
(1)基本指标
①财务效益状况。包括: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②资产营运状况。包括:
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
③偿债能力状况。包括: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④发展能力状况。包括: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2)修正指标
①财务效益状况。包括:
资产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②资产营运状况。包括:
存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③偿债能力状况。包括: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④发展能力状况。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它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对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可以有两种方法:
(1)定基动态比率。它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
(2)环比动态比率。它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
2、会计报表的比较
会计报表的比较是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是在会计报表比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但在采用趋势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
(2)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3)应用例外原则,应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五、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称因素替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一一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六、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财务报表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比率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
1、构成比率。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是某个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额/总体数额
利用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个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2、效率比率。它是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利用效率比率指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3、相关比率。它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如流动比率。
比率分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标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行业间的差别进行比较。但采用这一方法时对比率指标的使用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项自的相关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具有相关性,把不相关的项目进行对比是没有意义的。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在计算时间、范围等方面保持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运用比率分析,需要选用一定的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评价。通常而言,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有:①预定目标,②历史标准;③行业标准;④公认标准。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