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介式的入口简直有一种躺着收钱的感觉,于是很多人做一个项目很容易想成为“入口”。
互联网一个很大的特征是,它在摧毁中介。然而,很难有最源头的供给与最终需求直接配对的情况出现,互联网在消灭大量中介的同时,又培养出一个大型中介。一个例子就是搜索引擎作为中介,几乎成为信息世界中的王者。
中介,有时候会被称为“入口”,通过这个服务,再获取其他想要的。搜索是例子,阿里巴巴的所谓“电商”也是一个例子。阿里并不是卖货的电商,但它成了桌面上最强大的电商入口。
很多创业项目都有一种“某个领域里的淘|宝天猫”这种愿景,其实就是对供需双方进行配对。这个事传统线下就有很多人在干,线上因为能够做到迅速铺开,诱惑力更大,而且看似不重,无非就是信息匹配——这是互联网的强项。做中介式的入口简直有一种躺着收钱的感觉,于是很多人做一个项目很容易想成为“入口”——这两个字其实被批评得很厉害。我的看法是:入口这个事,必须供需双方出现井喷,一旦两头丰裕出现,中介入口就会产生价值。否则,且不说运营如何,单是那个逻辑就很难成立。
先举一个团购的例子。团购网站的供给曾经一度火到不行,从百团大战一路变成千团万团,在如此之多的团购站供给之下,团购的中介方——比如团800——就显得比较重要。因为消费者不太可能去一万个团购站找团购项目。但问题在于,团购站本身也是一个中介,且团购站互相竞争之后,慢慢大量团购站死亡。于是,供给减少,团购站的中介就很难在商业上继续成立,在这个领域中,团购本身就是入口,在团购之上再做入口,意义和价值会打上一个问号。
再来说一下P.2.P,这个概念最近很火,据说也有两三千家的规模了。大量供给出现,需求那一端,经过各类宝|宝们的教育后,普通老百姓也至少开始接受“互联网小额理财”这个观念,大量需求也出现。于是就有人想捣鼓P.2.P的中介,做类似团800的项目,只不过,这一次要集结的,不是团购站,而是P.2.P站。
P.2.P站会不会经过几轮的竞争后,只剩下几个大的?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会”,那么P.2.P中介平台,就会丧失意义。如果“不会”,那么随着P.2.P玩家越来越多,它的意义就越大。以我个人的看法是,有可能“会”。一方面是P.2.P很有可能会颁发牌照,不是谁都可以开办的,另外一方面,征信实力强弱极有可能会使得P.2.P最终只剩下几个大玩家,而这几个大玩家本身就是资金和项目之间的中介,不需要在中介上再加一个中介。
左手牵买方,右手牵卖方,居中配对,上下其手,公司又可以摆脱“脏活累活苦活”,这种阿里模式(包括百度那种搜索其实也差不多)吸引了很多人,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在该领域复制一个阿里出来的想法,但其实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能复制。阿里的核心其实蚂蚁雄兵的卖方,以及数量更大的买方,入口的成立在于“一种丰裕必然会催生一种稀缺”。但如果供给这边不是数量众多的话,那就像在一条没什么车辆的公路上想设卡赚钱,基本上是徒劳无功的。而有些领域,看似供给方会很多,但仔细判断,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后,供给方可能会只剩几个,在这种领域,所谓中介、入口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可能。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