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咨询 企业管理 文章
“一公里深”的投资战略

 技术转化成产品并非易事,在这一点上,李彤、徐家斌和安岩很早便达成共识。2015年初,三人组建团队,在美国硅谷和深圳成立深创谷,为智能硬件创业团队提供工程研发服务,以及后续的资本支持。

  这并不是三人的第一次搭档,徐和李曾是深创谷的发起机构——卓翼科技的股东。这是一家提供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以及柔性智能制造的上市企业,为全球知名品牌华为、三星、小米等提供代工服务,拥有十余年的电子制造经验。

  徐家斌此前是卓翼科技的创始人之一,在该公司担任高管职务,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工程研发和硬件制造有着深刻的理解。

  李彤曾在联想集团工作近二十年,并曾担任旗下子公司神州数码副总裁一职,主要负责线上消费电子产品的分销业务。

  安岩则在联想研发系统工作了20多年,其职位从研发工程师一路走到联想成都研究院院长,笔记本事业部研发总监。

  在联想和卓翼的合作中,三人在长期的业务往来中,建立了很深的互信关系。随着深创谷的创立,意味着三人身份的转变,从浸淫硬件行业十余年的创业“老兵”转型成为投资人,他们在打破自身边界的同时,带领着深创谷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

  将稀缺能力做到极致

  为了找到优质项目,深创谷的第一个狩猎场设在了创业氛围浓厚的美国硅谷。“美国虽然软件技术十分厉害,但制造能力却非常薄弱。”李彤曾赴此地考察,他认为深创谷的能力正是这里所需要的。

  然而,初涉硅谷后,他们很快就发现了现实与想象的落差。在不乏资本追捧的创业团队面前,因缺乏了解和信任,中国背景的公司处于天然劣势,业务开拓困难重重,一度陷于停滞。

  好在事情出现了转机。经人介绍后,深创谷认识了一个来自硅谷顶级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项目团队。据了解,这个项目在孵化器内,两年多来都没能做出产品,然而就在深创谷接手的10个月后,该项目的第一批量产产品就交付使用了。

  这件事在当地的硬件创业社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很多创业团队感受到了深创谷的硬件能力,深创谷也因此打开了寸土寸金的硅谷市场。

  “真正的好项目不缺资本追捧,除了钱,你还得有他们需要的能力和资源。”这是深创谷做投资的主要逻辑,将稀缺能力做到极致,不怕没有好项目。

  

  实际上,上述项目遇到的困难,只是当下众多智能硬件创业团队的缩影。“早期智能硬件创业团队,普遍对产品的把控能力有限,缺乏对研发、测试、试产到量产整个过程的了解。”安岩解释。

  基于这样的理念,深创谷斥资建立测试实验室、电子硬件研发设备和柔性制造生产线等基础设施,为创业者提供从产品设计到原型机生产过程中的垂直深度技术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发掘最优质项目参与投资。

  这是深创谷的核心能力,也是当下大多数创业团队最需要的支持。从这一点来看,市面上的很多孵化器等机构,并未能在这一层面上解决创业者的痛点。因此,外界对于“深创谷是一家孵化器”的误解,常常让深创谷团队感到十分无奈,他们不得不一再澄清:“深创谷是一家提供工程研发服务的新型投资机构。”

  虽然和孵化器一样,深创谷也为创业者提供设备和场地,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深创谷会为创业团队配备经验丰富的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面向制造的设计)工程师,帮助创业者共同研发及测试验证,最终实现产品的100%交付。这不仅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更是实际结果。

  就像巴菲特“雪球哲学”所说的,“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为了不断“滚雪球”做强,深创谷正在这个垂直赛道里,做到自身的“一公里深”——比别人更专业、更深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33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