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技术 生物医药 文章
医药行业是门好生意吗?

        很多投资者喜欢投资医药股,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长期趋势看对医药的需求是逐步增大的;其次,医药企业大多数毛利率很高,负债率较低,现金流良好,财务数据很漂亮;再次,西格尔的著作里面对美国过往近百年的统计,长牛股主要集中在医药与消费行业。有这几个因素,更加让注重“价值”的投资者更加偏好医药股。其实我也是认可上述观点的,但是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普通的认知就可以做好投资,有必要在决定行动之前做多一些“第二层次思考”。今天写这篇文章和大家探讨一下,欢迎探讨。

        ①老龄化趋势对医疗的需求量与品质的提升是个漫长的过程。

        虽然长期趋势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一般投资者想清楚长期到底有长吗?能够长期坚守不动摇吗?短期内医保控费的大环境依然存在,需求是逐步缓慢释放的。国内著名的投资人邱国鹭曾经论述过他的观点,他认为“医药行业的特点是消费者(患者)、消费决定者(医院/医生)和消费支付者(政府/医保)三者的分离”。这种分离让普药的销售极大依赖于是否进入医保目录,进入目录虽然销量会大增,但是药价必须较大幅度下调,因为支付者拥有超强的议价能力。控费是医保的要求,所以对于医药“切忌以板块配置的思路去投资,因为医药股之间的差异性实在太大,有些个股洪水滔天,而其他个股依旧歌舞升平,是个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行业”。A股市场中,医药股中鱼龙混杂,机会与陷阱并存。

        ②新药的研发风险大,周期长,研发费用高,不确定性很高。

        上图是美国药品研发时间界限与累积成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来,一个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成功上市大概需要将近20年,新药的研发成功率低于10%。新药研发的失败率是大于成功率的,研发费用需求巨大,而且即便最终成功上市之后是否畅销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虽然上市药企的毛利率比较高,但是为了保持长期竞争力,通常药企的研发费用支出也是比其他行业要高出一截的。近年来,很多跨国药企巨头纷纷开始将部分研发与生产业务外包给CRO与CMO企业,谋求降低研发阶段的成本与风险。

        当然,事情也要反过来想。药品研发的长周期、高不确定性同时也可以转化成行业进入壁垒,对后进入者形成巨大的门槛。这些壁垒只是对于那些新药研发布局早、新药方向合理且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有利。

        ②仿制药竞争与专利断崖是医药企业挥之不去的困扰。

        一旦新药获得批准上市,品牌药通常能够享受10-20年的专利保护期,扣除部分临床试验与审批时间,大多数新药能享受8-10年的保护期。在此期间药品可以享受较好的利润率,但是如果没有后续的新药研发跟上,这样的时限会随着时间的临近逐渐变成一种焦虑,二级市场也会因此引发对估值的打压。专利期到期后,药品销量与售价通常都会大幅下跌,被称为“专利悬崖”。

        新药过了专利保护期或者失去了市场排他性,对来自普通药物的竞争就开放了,就会引来仿制药的竞争。由于仿制药没有巨大的研发费用,所以通常价格会更加低廉,对品牌药的利润率造成巨大影响。有些销量巨大的热门药专利期到期后,会引起众多仿制药企业一窝蜂涌上,蓝海瞬间变成红海,所以最近我国开始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就是要解决这种问题,使得竞争更加有序,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③医药销售业绩受多重因素困扰。

        即便一个医药企业可以解决之前所说的各种难题,但是他们依然要比其他行业的普通企业多一项挑战,那就是销售。众所周知,曾经医药销售过程中有各种猫腻,医药代表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特殊行业。我国医疗现状造成了学术推广与关系销售难以分辨,国际巨头GSK也曾经被处罚过,这种情况使得医药企业投资的过程难以防范的潜在地雷。

        ④医药行业投资对投资者素质要求较高。

        投资医药类企业要求投资人跟踪企业多方面信息,例如:当前畅销的主力药物及其专利保护期、丰富的药物研发储备项目、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当前销售与在研药物的合理梯度布局。投资者要有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能跟踪国内与国际医药行业的信息,能看懂各种学术期刊的文章,最好英语足够好可以阅读英文专业期刊……这些工作无疑是有巨大挑战的,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涉身其中。

        ⑤医药类企业估值普遍较高。

        A股市场医药类企业估值从来就不便宜,从上图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的行业市盈率近年来的平均值大约43倍左右。市盈率通常表示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确定性与成长性预期的情绪表达,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有如此多不确定性的医药类企业反而常年拥有相对于整体市场如此高溢价的估值,不能不让人感叹投资人对医药行业的热衷。面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众多风险与市场的追捧,投资者如果想要置身其中就必须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谨防掉进“成长陷阱”遭遇戴维斯双杀。

        ⑥医药周边行业或许是更好的投资选择。

        如果医药企业不太容易进入自己的“能力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老龄化趋势与医疗方面的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我认为医药的周边行业有些却是比较容易看得懂的,生意模式也更加平稳。

        比如如下几个行业:

        医疗器械中那种卖“剃须刀+刀片”生意模式,这种企业销售的很多医疗设备可以很便宜的销售给医院,然后依靠源源不断的耗材销售获得稳定利润。

        随着医药研发成本的提高,很多大型跨国药企开始外包药品的研发与生产业务,因此CRO/CMO/CDMO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种生意模式类似于“富士康”的合同定制研发与生产,当然要选那种拥有技术壁垒优势的企业。回头看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经了多个巨头的沉沦与更迭,但是富士康依然活得挺好。

        部分中药企业,他们的很多产品不属于处方药,反而类似于消费品,消费量更持续稳定,例如阿胶基本成为礼品与补品、白药成为家庭必备以及白药牙膏等周边产品。我们抛开中医是否有效的争论,从生意模式的角度看,其实这种产品反而不受专利断崖和是否进入医保目录的影响,他们逐渐具备了消费品属性而获得了较高的确定性。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172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