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媒体必须要分开来看。
1,就媒介载体本身,纸质已经不是大众媒介的最佳的载体了,因为第一,印刷和纸张成本高昂,明年一吨纸估计要向7000飞去了,第二,不环保,包括纸张来源以及印刷品去向。
作为一个大众媒介的载体,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廉价,第二是便携。在移动互联和信息化当下,已经使用了两千年的纸张显然不是最好的载体。而移动互联终端已经无可非议的成为了最好的载体。
2,就媒介渠道看,纸质媒体的渠道还是很有优势的。尤其是目前一些自办发行的媒体将发行渠道和社区服务相结合,互联网再发达,也需要现实世界的配送物流。从近年来主流纸质媒体的经营来看,自办发行已经基本能自我持平,有些还通过多种经营盈利。而另一些高端渠道,比如书店、机场等,已经出现了和休闲服务的结合趋势。
3,就媒介内容看,在网络碎片化的年代,传统意义上的时效性中的“及时性”内容,纸质媒体已经完败,但读者对完整、深入、客观、真实内容仍然有相当的需求。因此优秀的内容人才将是纸质媒体的最宝贵财富。纸质媒体应在内容上以深度应对快速,以客观应对非理性、以真是应对谣言、以完整应对碎片,还是大有可为的。
4,就媒介内容创作者方面看,纸质媒体面临着一个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于即时的新闻,还要不要发布?如何发布?发布什么?现在业内其实已经出现了讨论,如果大家都是自媒体,所谓“专业化媒体”生存的意义何在?我个人的看法,传播有着一定的恶性,古代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谚语,现代我们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上也可以清晰看到,正面的消息传播不如负面消息好(这包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选择消极的内容、弱势的内容,一定比积极的内容效果好),谣言传播的比辟谣消失广。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专业的媒体内容制作者,就一定要在传播这种恶性的对立面上,谨慎生产,力求提供最客观、积极、接近事实真相的内容。
5,就媒介传播方式看,过去我说,你看的单项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需要社会化地互动传播,更简单的说就是两方面,内容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读者之间的交流,“知乎”不就是这样子的么?在信息获取方面,“搜索+推送”的模式已经暂露头角了。目前既有rss,又有各种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中心,不过在传统的rss和个人信息中心,也就是读者和内容创作者交流方面仍然有一些障碍,这其中一定会诞生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