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议网红“芙蓉姐姐”开始,网红早已不能称为是新鲜事物。然而,随着流量变现和资本引入的实现,以网红为基础的“网红经济”兴起,引爆了大众视野。“网红经济”刚刚起步,究竟能走多远,除了取决于其自我的发展逻辑外,也取决于其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角色定位。
“网红经济”的兴起,恐怕有几个原因
第一,以“95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提供了受众基础。根据百度《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95后”约为1亿人,是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是网络社交平台最重要的用户。他们最爱的就是在网上点赞、分享、评论和吐槽,最认同的就是宅、呆、逗比和高冷等流行价值观,热衷于弹幕、美颜和“表情包”。“网红经济”极大地迎合了他们崇尚个性的心态。
第二,网络视频社交媒介的兴起提供了依托平台。2007年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推出视频广告分成计划,将55%的收入划给视频内容创作者,网红由此大量出现。随着我国网络视频社交媒介的日益兴起,只要有个性、敢出位、直面用户,就能够吸引到令人咋舌的粉丝流量。
第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时间的碎片化,越来越多的顾客流量开始由社交媒体导入,越来越多的支付交易可通过移动社交电商完成,传统电商平台的搜索推送功能被大大削弱,而“买手”对接“粉丝”的精准营销模式则日益兴盛。
“网红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是注意力作为稀缺资源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过剩相应地带来了注意力的稀缺。成功的网红们往往能凭借自身的独特个性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更持续的关注。这些关注度正是当今最宝贵的资源,配合成本低廉、更新迅速、草根亲民等优势,“网红经济”便顺理成章地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电商、广告、打赏、付费服务和线下活动等是网红人气变现的最常见的方式。流量变现的方式尽管多样,但如何实践、能否持续仍然值得讨论。
首先,“网红经济”需提高营销的针对性。不同的受众群体必然对应了不同的商业发展路径。“网红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提倡个性的商业模式,因而在选择变现模式的时候需要将自身优势与受众需求结合起来,找到最合适的路径。
其次,“网红经济”需将关注度转化为影响力。最重要的指标是关注度所带来的正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包括规模、时间、内容、方向及效果五大要素,而关注度仅代表了其中的规模要素,只决定了影响力的范围和边界,网红们还需要在时间、内容、方向和效果上下功夫。
第三,网红经济需从个体经营转为公司化运作。对于一系列的商业化运作流程,网红本身不如经纪公司有经验,类似于摄影、剪辑、销售和客服等工作,也需要专业团队来完成。协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网红经济”的专业程度和运作效率,也使得网红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纳由“互联网+”而涌现出的所有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型产业;同时,也必须正确地引导和规范某些游走在道德与法律边缘的产业,只有正确定位和科学规范,才能保障“网红经济”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