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咨询 心理健康 文章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做付费的心理咨询?

听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通常人们脑子里浮现的是“高大上”“有钱”,说这话的通常都是外行人。踏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内行人都知道,大部分刚入行的心理咨询师其实是个穷屌丝,是个物质贫穷,但是又追求精神富裕的穷屌丝。

某天一群咨询师聊天,聊到目前热门的灵性话题,打着灵性成长噱头的心灵大师动辄上千上万的收费,让我们羡慕嫉妒恨,真想也跟着去骗钱啊!

有人说,你们收费那么高,怎么可能穷呢?

是啊,我们收费不低,但是真正愿意花钱做咨询的人不多呀!有时候是经济不匹配的问题,有时候是人的意识水平不匹配的问题。经济不匹配是的确有人没有那么多钱做咨询,意识水平不匹配是有人有钱,但是人家不觉得自己需要做心理咨询,或者不认为心理咨询有用,或者还停留在认为做心理咨询的不是神经病就是精神病反正就是有问题的人的认识水平上,或者认为做心理咨询就是脆弱无能的表现,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脆弱,或者因为心理咨询会痛苦,人们不愿意经历痛苦踏踏实实地成长(这部人通常会去参加灵性成长)。

在两个不匹配的问题上,意识水平的不匹配是占主导因素的。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很高的提升,看近十年来人们在物质上面的消费就可以知道:随便吃个饭几百块,随便K个歌几百块,随便住个酒店几百块,随便旅个游上千块。这些随便消费的几百块上千块,说明人们普遍是有这个经济能力的,只是消费的方向在物质层面,而不是精神层面。

为什么人们愿意花钱在物质层面的享受而不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呢?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表明,刚有钱的人最先考虑的是满足物质的需求,因为以前物质太缺乏,现在有机会肯定要先把以前缺的东西都补回来,于是海吃海喝海玩现象满大街都是。

只有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人们才会开始关注情感和精神。

情感和精神问题之前也一直存在,只是被物质矛盾给掩盖了,现在物质矛盾解决了,于是情感和精神问题就开始浮现,成为主要矛盾。

但是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人们的意识水平还是停留在物质上面,总以为物质可以解决情感和精神问题,于是企图通过物质消费来满足自己,还美其名曰“爱自己”,这是狭隘的爱自己。这种狭隘的爱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在拖延问题。

意识水平不匹配还表现在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而聊天自己和朋友,和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这么普通而又便捷的沟通怎么可以收费呢?即便加上分析,也不能收那么贵呀!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的回答是:不好意思,1请问你会跟朋友说你平时难以启齿的秘密吗?如果不能,说明那些秘密很值钱,因为很多时候,正是难以启齿的秘密让我们压抑和痛苦;2 即便你可以跟朋友和盘托出所有秘密,那么,你的朋友可以给你寻找和分析出原因,并且找到解决办法吗?如果不能,那证明那些分析和解决办法也很值钱;3 除了分析和解决办法,在治疗过程中你从咨询师身上还会获得稳定安全的关系,而这种稳定安全的关系,往往就是你一直缺乏,导致你产生心理问题的,这也是你在朋友以及普通人身上无法得到的,而这些无法得到的东西,也很值钱。这个回答也顺便回答了为什么我不再喜欢回答问题,因为你也许可以从我的回答当中得到分析和解决办法,但是你得不到稳定和安全,因为稳定和安全是需要长期的关系才能获得的,如果你得不到足够的稳定和安全,那么就不会有力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即便你理性上知道要那么做,情感上你也是无力的。

说到这里,我想有人会跟我计算长期花在心理咨询上面的费用是很多人无法承受的,事实是,你无法承受的不是金钱,而是你的情感对金钱的掌控,或者说金钱已经牢牢地掌控了你,这也是你严重缺爱的一种表现。

有觉醒的来访者通常都明白,自己的问题不是物质可以解决的,所以他们愿意花钱做咨询。即便经济不宽裕,他们也会协调金钱支出,减少物质享受。即便缺钱,只要他们认为可以解决痛苦让自己得到成长,也会努力去赚钱来换取。

最后,再看蜂拥做灵性成长的中产阶级和精英阶级,你就更能看出,人们不缺钱,缺的是意识的觉醒。

唤醒大众意识,不仅需要咨询师多多发声,以严谨的理性态度来普及心理学知识,还需要咨询师提升和坚信自我价值,让自我价值和咨询价格相匹配,不随意做免费或者廉价咨询,造成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同时让不怀好意者浑水摸鱼,影响整个心理咨询行业的声誉。


ps,有人看完之后觉得我在指责人,感觉不攒钱做咨询就是意识不觉醒,这个是人们的个人投射,这是他们自己需要处理的。我本意就是纯粹理性分析,提倡的是如果你有做咨询的意识,那也需要有付费的意识,这是对咨询师的尊重。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348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