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
本人今年刚刚考完CPA会计,大概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学习这一科目,因为全职备考,所以每天学习时间基本都在10小时以上!这两三个月中,一半以上的时间停留在长期股权投资逆顺流交易和合并财务报表那里,小编是一个学习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也就是那种经常被高中老师批判为爱钻牛角尖的人,原来是从事民航业的,几乎没有搞财务的朋友,所以遇到问题,没有朋友可以求助,甚是头疼,就只能去百度、谷歌、知网、知乎、中国会计视野论坛这些地方掘地三尺,各种搜索。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当然也见识了很多财务界大神。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大神!@张志凤老师@chenyiwei老师@川哥@张好娃@Tback1@会计视野论坛的各路大神@百度知道各路无名大神@知网各种论文作者,感谢你们,你们的寥寥数语解决了我很多疑惑。
借用知乎网友的一句话:二年级小朋友是最懂一年级小朋友的困惑的。现在,我作为一名一年级快毕业的小朋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的分析和理解,希望能帮助广大的CPA会计考生节省一点点的时间,当然如果你要是看完没有得到帮助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那我也在这里先说声“对不起”表示一下歉意。
本文较长,大家最好能把目录和下面一堆分录打印出来,这样阅读本文思路会比较清晰!用金鑫松老师的话就是知道自己在map
的什么位置。
A:先上第一堆分录
1.标准答案两笔抵销分录之和
借:商誉100
股本-年初300
-本期增加0
资本公积-年初200
-本期增加0
其他综合收益-年初100
-本期增加100
盈余公积-年初40
-本期增加40
年初未分配利润360
投资收益350
少数股东损益150
贷:提取盈余公积40
向股东分配利润100
长期股权投资-年初800
-本期变化420(500*70%+200*70%-100*70%)
少数股东权益-年初300(1000*30%)
-本期变化180(500*30%+200*30%-100*30%)
两笔标准抵销分录之和
2.把抵销分录之和拆分成以下4笔分录
①把(年初长期股权投资+年初少数股东权益)和(年初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抵销的结果是,抵出来了商誉。
借:商誉100
股本-年初300
资本公积-年初200
其他综合收益-年初100
盈余公积-年初40
年初未分配利润360
贷:长期股权投资-年初800
少数股东权益-年初300(1000*30%)
拆分分录1
②抵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
借:股本-本期增加0
资本公积-本期增加0
其他综合收益-本期增加200
投资收益350 ?
少数股东损益150 ?
贷:长期股权投资-本期增加490(500*70%+200*70%)
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210(500*30%+200*30)
拆分分录2
③抵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
借: 长期股权投资-本期减少70
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减少3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100
拆分分录3
④反冲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本期减少40
贷:提取盈余公积40
拆分分录4
B:再上第二堆分录
1.抵销期初
借:商誉100
股本-母公司210(300*70%)
-少数股东90(300*30%)
资本公积-母公司140(200*70%)
-少数股东60(200*30%)
其他综合收益-母公司70(100*70%)
-少数股东30(100*30%)
盈余公积-母公司28(40*70%)
-少数股东12(40*30%)
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252(360*70%)
-少数股东108(360*30%)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800(1000*70%+当时调增长投的账面价值100,20X1年年初)
少数股东权益300(1000*30%,20X1年年初)
抵销分录1
2.抵销本期增加
借:投资收益350(500*70%)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本期增加额,损益调整)350
借:其他综合收益70(母公司个别报表上享有的其他综合收益份额!)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本期增加额,其他综合收益)70
抵销分录2
借:少数股东损益150(500*30%)
贷: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损益调整)150(500*30%)
借:其他综合收益30(100*30%)(子公司账上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Mark2
贷: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其他综合收益)30(100*30%)
抵销分录3
3.抵销本期减少
借:长期股权投资7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70
抵销分录4
借:少数股东权益3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30
抵销分录5
4.反冲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40
贷:提取盈余公积40
抵销分录6
二、分析之前
(一)学习抵销分录之前应当尽量解决的疑惑
我认为学习不同于创造,如果把创造比喻为开辟山路铺筑台阶的话,那么学习就像爬山,前人已经铺好了台阶,你只要一步步走,肯定能爬上去。如果你遇到问题不能前行的时候,那肯定是跨越了台阶,跳级了。尴尬的是,是否跳级你可能是不知道的,因为知识水平有限的你是发现不了一些隐形的台阶的。我这里分享一下我学习合并报表抵销分录前后遇到的很多问题,这些台阶折磨了我好久,我当时甚至不知道有这些台阶,直到摔了跟头才发现。希望大家也把这些问题搞懂的差不多再来学习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
1.长期股权投资什么时候采用成本法核算,什么时候采用权益法核算,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么规定?
2.企业是怎么结转利润的,多久结转一次,结转的结果是什么,结转之后的未分配利润科目是怎么带到第二年的?
3.合并报表的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是什么,我国采用的是什么理论,商誉是什么理论?
4. 编制合并报表时,我们要站在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个整体里是否包含少数股东?
5. 合并报表的合并过程,合并报表的编制底稿都有哪些,底稿中,子公司的报表有没有结转过?
6. 编制的合并报表是一次性的吗,明年再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会利用今年的合并报表吗?
7.合并抵销分录有没有实际的经济活动,我们真的有必要去给所有的抵销分录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吗?
8. 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上都有什么项目?
9. 合并报表里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是否包含归属于少数股东那部分的未分配利润?
10. 合并报表中的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有什么关系?合并报表里只有两个科目与少数股东有关吗?两者关系:年初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少数股东损益-提取的盈余公积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年末少数股东权益?
11.母公司因某一子公司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相等吗?当年确认的少数股东损益和子公司当年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相等吗?什么时候相等?(这个一定要懂)
12. 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分录里,为什么少数股东损益在借方,而少数股东权益在贷方?(现在不懂没事)
13.少数股东损益代表子公司净利润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吗?少数股东权益代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吗?(这个一定要懂)
14. 为什么合并财务报表时,全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要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抵销?非全资子公司的时候,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应该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抵销吗?(这个一定要懂)
15.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是按子公司自己计算的净利润提取呢?还是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子公司净利润提取的?
16.集团层面是怎么提取盈余公积的,合并报表上是怎么列示盈余公积的数额的?
参见:
[1]黄电.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子公司盈余公积抵销处理的新见解[J].财会月刊,2012,(07):49-51.
[2]寇红玉.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盈余公积的确定方法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227-228.
[3]周晓娟. 关于新准则下合并报表对盈余公积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8):138-139.
17. 子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是怎么做分录的?(这个一定要懂)
(二)他山之石
首先我们看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经典的的两笔抵销分录。
第一笔抵销分录:
借:商誉
股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年末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第二笔抵销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贷:年末未分配利润
提取盈余公积
向股东分配利润
我想知道这两笔分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这个人太厉害了,不过是不是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么抵销,还是说懒得解释,以致于我们今天很多人在这里迷惑,应该是扫地僧吧。对这两笔分录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 张志凤老师的观点:第二笔分录是对年末未分配利润的解释,可以用第二笔分录替换第一笔分录里的年末未分配利润;
2. 川哥(会计视野论坛ID:一粒微尘)的观点:第二笔分录是结转子公司利润 ;
3. 知乎网友Tback1的观点:第二笔是抵销子公司利润分配的”过程”,强调过程。合并报表中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当年利润分配相抵销是什么意思?
三、正式分析
(一)合并报表抵销的思想
我理解的合并报表抵销分录是:加总所有的工作底稿后与站在集团角度考虑真正的经济实质作对比,然后,多什么抵什么,少什么补什么。那么什么是多的,什么是少的?要怎么抵,怎么补?
属于集团内部的交易、事项并且母公司、子公司账上都做记录的就是多余的,应该抵掉。
属于少数股东的那部分,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是底稿里没有的,合并报表上又需要,所以这两者应该补上,或者就是张老师说的抵出来的,抵销时产生的。
至于怎么抵,怎么补,我觉得反正这些分录没什么经济含义,而且用一下就扔了,对应着抵销就行了。啊~~~好像说了一对废话。下面说点非废话吧!
关于这两笔抵销分录,我的理解是:认为是从期初就开始抵销,然后抵销当年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减少的,还有子公司内部所有者权益内部之间的变化。即:抵期初、抵增加、抵减少、抵子公司内部提取的盈余公积,这样不就全抵了么。我把所有的抵销分录相加与两笔标准抵销分录相加的结果是一样的,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标准抵销方法
例题: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甲公司20X0年以800万现金购入乙公司70%股权,达到控制。当时,乙公司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都是1000万,甲公司个别报表上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800万,20X0年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均未发生变动。
20X1年年初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还是1000万,其中:股本300万、资本公积200万、其他综合收益100万、盈余公积40万、未分配利润360万;
20X1年,子公司实现利润500万,子公司当年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200万;,当年乙公司向股东进行利润分配100万,按净利润10%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40万
20X1年年末,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的时,该怎么编制抵销分录? (就那两笔)
1.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肯定是下面这样的:
第一笔抵销分录:
借:商誉100(800-1000*70%)
股本300
资本公积200
其他综合收益300
盈余公积80
年末未分配利润720
贷:长期股权投资1220(800+500*70%-100*70%+200*70%)
少数股东权益480(1000*30%+500*30%-100*30%+200*30%)
第二笔抵销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360
投资收益350(500*70%)
少数股东损益150(500*30%)
贷:年末未分配利润720(360+400*90%)
提取盈余公积40(400*10%)
向股东分配利润100
2.对标准答案的拆分
大家看一下,我把这两笔抵销分录相加,看能等到什么结果(这里是受张志凤老师启发)?
先把两笔分录的借方相加,再把贷方相加,发现红色字体的年末未分配利润,一个在借方,一个在贷方,两者抵销得到如下结果:
借:商誉100
股本300
资本公积200
其他综合收益300
盈余公积80
年初未分配利润360
投资收益350
少数股东损益150
贷:提取盈余公积40
向股东分配利润100
长期股权投资1220
少数股东权益480
我这里给他变形一下(说明:这里有些二级科目是我虚构出来帮助大家理解的):
借:商誉100
股本-年初300
-本期增加0
资本公积-年初200
-本期增加0
其他综合收益-年初100
-本期增加100
盈余公积-年初40
-本期增加40
年初未分配利润360
投资收益350
少数股东损益150
贷:提取盈余公积40
向股东分配利润100
长期股权投资-年初800
-本期变化420(500*70%+200*70%-100*70%)
少数股东权益-年初300(1000*30%)
-本期变化180(500*30%+200*30%-100*30%)
两笔标准抵销分录之和
这里你似乎看出来一些蹊跷的地方了吧!
抵销年初+抵销本期增加+抵销本期减少=全抵了
好,那我下面继续变一下这个分录,分成四笔之和:
①把(年初长期股权投资+年初少数股东权益)和(年初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抵销的结果是,抵出来了商誉。
借:商誉100
股本-年初300
资本公积-年初200
其他综合收益-年初100
盈余公积-年初40
年初未分配利润360
贷:长期股权投资-年初800
少数股东权益-年初300(1000*30%)
拆分分录1
年初子公司净资产+商誉=年初长期股权投资+年初少数股东权益
②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部分)和(本期长期股权投资增加的部分+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的部分)相抵销。这里:
投资收益350+少数股东损益150=本期子公司净利润500
至于这里为什么没有写子公司净利润而写这两个之和,下面抵销分录3那里会有讲解。大致的意思就是,我们抵销分录的原则是:多什么抵什么,少什么补什么。这里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是来自于外部的,不应该抵消,而投资收益是多余的抵掉,少数股东损益是缺少的,补上。那为什么少数股东损益增加在借方?因为少数股东权益增加在贷方,为了与之对应,所以少数股东损益增加给他放到了借方。当然也可以理解少数股东损益就是没有结转进少数股东权益的资源,有点类似库存股的味道。后面有说。
借:股本-本期增加0
资本公积-本期增加0
其他综合收益-本期增加200
投资收益350 ?
少数股东损益150 ?
贷:长期股权投资-本期增加490(500*70%+200*70%)
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210(500*30%+200*30)
拆分分录2
③抵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
借: 长期股权投资-本期减少70
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减少3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100
拆分分录3
④反冲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本期减少40
贷:提取盈余公积40
拆分分录4
(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分步抵销方法
除了标准答案,现在我用一个分步的方法,抵销给大家看一下,你或许会明白点什么。具体的编制抵销分录的原则是:多什么抵什么,少什么补什么。也就是站在集团层面,看子公司、母公司、少数股东三方分别在个别报表上做了什么,当然少数股东啥也没做,把纳入合并报表工作底稿的数据粗暴的想加,加总完,比合并报表上需要的多的抵销掉,少的补上。啊啊啊~~~我在说废话。也就是集团内部“左手换到右手”的内部交易、利润分配、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等都是多出来的,抵掉。因为集团中也包括了母公司的小伙伴少数股东,但是少数股东没有合并报表啊,所以要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里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转到“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转到“少数股东损益”里,这不就是补上嘛!底稿里缺的东西,补上。
下面我解释一下具体的抵销过程(终于写到重点了,写字真的好难表达清楚啊!):
1.第一步:抵年初
假如20X1年年初就要编制合并报表,20X1年1月1日,新年头一天啊,子公司还没去干活赚钱呢,什么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烂七八糟的都没有。分两块处理,注意我的用词,母公司和子公司是“抵销”,少数股东那边是“转入”!
①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掉,差额是母公司购买子公司时形成的商誉。(不明白的话,回想为什么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时候,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母公司购买时多花的钱其实就是商誉,个别报表示上没有商誉这个科目,没办法,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了,还不懂就赶快去看张志凤老师视频。至于你要反问我说:控制用的是成本法啊?我只能抓狂五分钟,然后回答你:我们前面已经把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了,我们全文都在讲最后两笔抵销分录,前面的调整分录没有讲,啊~~~)。
借:商誉100
股本-母公司210(300*70%)
资本公积-母公司140(200*70%)
其他综合收益-母公司70(100*70%)
盈余公积-母公司28(40*70%)
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252(360*70%)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800(1000*70%+当时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100,20X1年年初)
关于为什么抵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对应的所有者权益,你这个不理解很深刻的话,就别看下去了,直接学这里去吧。跑题解释一下:你想象一下你是集团背后的大佬,你一个朋友是少数股东,子公司就是你的一个赚钱的小部门啊!你们关心这个“部门”什么地方?也就是这部分的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还有因为法律要求,再来个盈余公积。其他的都是扯淡,什么所有者权益,那是啥,我是老板我不懂耶。。。⊙﹏⊙b!看吧!合并报表就是给最大的老板看的,只有对集团外的长期股权投资才叫长投,投资自己的一个部门咋能叫长投呢?
②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所有者权益转入少数股东权益。注意,我说的是转入,因为底稿中根本没有少数股东权益这个玩意,这个项目是合并报表抵销之后产生的啊。为什么要把子公司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所有者权益转入少数股东权益那里?我是这么理解的,因为合并报表需要衡量一下少数股东的权益,就是大佬想知道自己公司里,属于他朋友的有多少,所以合并报表需要这个项目。但是底稿里又没有,子公司那边又需要冲掉,所以,转啊!少数股东损益一样啊,就是大佬想知道他朋友通过这个子公司今年赚了多少。
借:股本-少数股东90(300*30%)
资本公积-少数股东60(200*30%)
其他综合收益-少数股东30(100*30%)
盈余公积-少数股东12(40*30%)
年初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108(360*30%)
贷:少数股东权益300(1000*30%,20X1年年初)
两笔合起来的抵销分录应该是:
借:商誉100
股本-母公司210(300*70%)
-少数股东90(300*30%)
资本公积-母公司140(200*70%)
-少数股东60(200*30%)
其他综合收益-母公司70(100*70%)
-少数股东30(100*30%)
盈余公积-母公司28(40*70%)
-少数股东12(40*30%)
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252(360*70%)
-少数股东108(360*30%)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800(1000*70%+当时调增长投的账面价值100,20X1年年初)
少数股东权益300(1000*30%,20X1年年初)
抵销分录1
2.第二步:抵本期增加
20X1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其他综合收益100万。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三方:子公司、母公司、少数股东
A:子公司
实现净利润并结转成本的时候(假设营业成本是X):
借:银行存款X+500
贷:营业收入X+500
借:营业成本X
贷:库存商品X
实现其他综合收益的时候,个别报表上做了分录: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假设是这个科目)100
贷:其他综合收益100
我们发现,子公司做的这些分录,对于集团来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这些都是集团财务报表需要的,其他综合收益也是直接从集团外部赚来的,所以也是合并报表需要的,不需要抵销。(Caution!!!)
B:母公司
其个别报表上做过一笔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50
-其他综合收益70
贷:投资收益350(500*70%)
其他综合收益70(100*70%)
这是集团内部由于利润分配产生的,因此我们要抵掉,抵销分录应该是:
借:投资收益350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本期增加额,损益调整)350
借:其他综合收益70(母公司个别报表上享有的其他综合收益份额!) Mark 1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本期增加额,其他综合收益)70
抵销分录2
CAUTION!!!应特别注意这个其他综合收益,这个是抵销掉母公司个别报表上因投资子公司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70万,不是子公司个别报表上的。关于这点,我能搜索到的资料里基本都直接讲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全部抵销,这个其他综合收益他们没有具体讲,我觉得他们下意识里把这个其他综合收益当成了子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但我认为,子公司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是从集团外部赚来的,不应该抵销,而应该抵销母公司账上因为集团内部的利润分配确定的这个其他综合收益70万。不过,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70万和母公司个别报表上因这家子公司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70万,这肯定是想等的。
C:少数股东这边,编制合并报表的集团是包括少数股东的,毕竟是大佬的好朋友。但我们编制合并报表的底稿中并没有少数股东的个别报表,而大佬又想看朋友今年赚多少钱,还有集团属于他朋友的份额,他不会算,我们直接给他算了吧。因此,我们再给少数股东补上一笔:
借:少数股东损益150(500*30%)
贷: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损益调整)150(500*30%)
借:其他综合收益30(100*30%)(子公司账上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 Mark 2
贷: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其他综合收益)30(100*30%)
抵销分录3
CAUTION!应特别注意这个其他综合收益,这笔分录对应子公司实现其他综合收益增加。表示把子公司账上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到少数股东权益里去。因为合并报表上列示的其他综合收益只是母公司自己实现的部分与子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两者之和。举个小例:母公司自己当年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是500,不牵扯子公司的意思。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是100,母公司持股70%,那么合并报表上列示的其他综合收益应该是500+100*70%=570.
然而然而。。。
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母公司个别报表其他综合收益(不扯子公司时)500和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100,直接简单粗暴的相加了,这样就是500+100=600,把少数股东的也算进去了,虽说站在整体角度编制合并报表,这个整体包含了少数股东,但是这个合并报表是给母公司股东看的,并不是给少数股东看的,给看也看不懂,与少数股东相关的就只有两个科目:少数股东损益、少数股东权益。因此,我们要把子公司账上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给他转到少数股东权益里去,对应Mark2那笔。大家现在看Mark 1 和Mark 2这两笔分录,虽然一个代表母公司账上的其他综合收益70,一个代表子公司账上的其他综合收益30,但是两者之和是100,和子公司个别报表上记录的100是相等的。这和其他资料里讲的抵销子公司全部的其他综合收益100殊途同归,但我仍然无法认同他们笼统的说法。
然后再看Mark2上面的分录:
借:少数股东损益150(500*30%)
贷: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损益调整)150(500*30%)
这是什么玩意?这笔分录对应子公司实现利润。为什么少数股东损益增加在借方,这里我们不用太纠结,我们编制这些分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填写合并报表嘛!其实就是为了得到那个数字而已。我们当时假设的年初(20X1年1月1日)要编制抵销分录的时候,我们的少数股东权益增加是出现在贷方,这里我们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也应该给他放在贷方,而少数股东损益凑合着给他放借方去了,我们的这些调整分录,又不对外公布,自己懂啥意思就行了。当然你也可以这么想: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是少数股东的财富的两种表现形式,一个以利润形式表示,一个以所有者权益表示。哎!我说不清楚,茶壶里煮饺子啊啊啊~~~总之就是说:合并报表上的项目除了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以外的所有项目都和少数股东无关。子公司账上属于少数股东的东西,凡是属于损益类的都给他转入少数股东损益里,凡是涉及所有者权益的给他转入少数股东权益里去。这个意思就是那个。。。。。。不好讲清楚,自己意会意会啊!
3.第三步:抵本期减少
20X1年子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会减少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我们还是分别看子公司、母公司、少数股东三个方面。(略复杂,不怕!一点点来)
A:子公司
子公司分配利润的时候,做了两笔分录:
借: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100
贷:应付股利100
支付时,又
借:应付股利100
贷:银行存款100
相当于:
借: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100(70+30)
贷:银行存款100(70+30)
我再把这笔分录按(70%:30%)拆开,
借: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70 Mark3
贷:银行存款70
借: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30 Mark4
贷:银行存款30
看Mark3、 Mark4,很明显这两个分录是需要抵销的,为什么?你问为什么!(⊙o⊙)因为,这是集团内,一个部门向另外俩部分分钱,是内部的利润分配。可以了吧!
好的,怎么抵销这两笔分录?我们没有直接作相反分录,而是和后面的Mark5配合着抵销的。不过先明确一下: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这个科目,我们若是用报表上对应的项目抵销时,用的是”向股东分配利润”。
OK!
B:母公司
先用成本法记录一笔:
借:应收股利70
贷:投资收益70
收到钱时,又:
借:银行存款70
贷:应收股利70
同时,在编制合并报表本文分析的这两笔分录之前,我们做过一笔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7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70
这样调整后的结果是:
借:银行存款7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70 Mark5
集团层面考虑,这个也是集团内部的股利分配,应该抵销。
这里,我们把Mark3抄下来
借: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70 Mark3
贷:银行存款70
两者一起抵销的结果:
借:长期股权投资7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70
抵销分录4
C:少数股东
和母公司一样,少数股东这边,其没有编制个别报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以及分配现金股利都有他们的份儿。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时,后面讲。子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时,少数股东还是啥都没干,只是拿着钱傻笑了半天。然而看Mark4,子公司可是编了分录的,我把那笔分录拆出来的30%,那可是和少数股东相关的啊!回眸一下这个分录:
借: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30 Mark4
贷:银行存款30
这笔分录什么意思?子公司给了少数股东30万,把少数股东享有的所有者权益调减了30万。这笔分录上面说了,是内部的利润分配,我们应该给他抵销掉:
先反冲试一下:
借:银行存款3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30 分录A
咦!!!哪里不对劲儿,为什么银行存款多了?这不对啊!合并报表上显示的银行存款与少数股东没有一毛钱关系啊!如果只做这笔分录的话,虽然把子公司对少数股东的利润分配反冲了,但是在合并报表上,多记了应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银行存款30万,这笔银行存款子公司已经支付给了少数股东,所以少数股东享有的所有者权益应该调减,再补一笔分录(注意,是”补”不是”抵”):
借:少数股东权益30
贷:银行存款30
分录B
分录A和分录B相加,我们看是什么:
借:少数股东权益3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30
抵销分录5
4.第四步:反冲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时候,做了分录: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40(400*10%)
贷:盈余公积40
这是一个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内部转化,他会影响母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合并报表上不需要子公司提取的这个盈余公积,子公司所有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全部进入母公司账上,母公司算出净利润后会统一提盈余公积(这个具体过程太复杂了,还有其他方法,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上面问题15后面附的几个链接,也可以看看知乎网友Tback1的那个例子,为什么抵销讲得很明白。链接在上面)。因此,这里我们把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反冲,反冲的时候,我们直接使用了报表上的项目:
借:盈余公积40
贷:提取盈余公积40
抵销分录6
至此,我们已经抵销了年初(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和年初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了本期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和本期增加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了本期减少的(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和本期减少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时反冲了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
5.第五步:加总所有的抵销分录并与标准抵销分录对比
我们把所有的抵销分录加起来,看看是什么结果:
拆分分录1=抵销分录1
拆分分录2=抵销分录2+3
拆分分录3=抵销分录4+5
拆分分录4=抵销分录6
左右相加相等。
两种方法殊途同归,里面的细节帮助你理解了吗?
四、写在后面
读者最好能够自己拿出纸和笔写一下,自己缕一缕思路。如果能够理解这两笔分录,我觉得你不仅仅理解了这两笔,里面的过程你都已经明白了,看着用了很多时间,实际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没有搞明白,那就歇一歇,参考那个分录图,回头自己缕下思路。如果有地方卡住了,回到对应部分想一想。如果还是缕不通,那么你就拉出来几道题做一做,再去看看知乎网友@张好娃@Tback1的几篇文章,还有中国会计视野论坛大神老师@一粒微尘@chenyiwei他们的一些回答,搞懂几道简单点的题回来再缕。如果无论如何对这两笔分录你还是不能解心头之惑,说明我的想法可能有问题,那我只能默默伤心一会,毕竟搞懂这两笔分录,我用了很多时间,这篇文章也写了将近一个星期。此外,小编会计一年级未毕业,文章里面自己发现了一些项目名字之类的小错误,还有一些二级科目是我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类比出来的,应该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错误,毕竟知识水平有限,也没有实务经验,希望大家多多指正,我会不断修改这篇文章,也会对上面我抛出的那些小问题慢慢写我的理解。等楼主找完工作会抽空写一写顺逆流交易、递延所得税、内部销售业务抵销的处理等。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