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财务 财务咨询 文章
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图1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利润和利润分配表比较简单,稍微复杂一点的内容就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


  • 第8行 主营业务收入:等于“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里面的收入
  • 第9行营业总成本:等于第10行+第11行
  • 第10行的主营业务成本:等于“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的中总成本
  • 第11行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等于“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里面营业附加
  • 第12行利润总额:等于收入-成本
  • 第13行的应纳税所得额: 当期利润总额-当期弥补亏损。原理是如果前几年有亏损,就先弥补亏损,弥补亏损完还有剩余的利润,就要交所得税。
  • 第14行 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这里用了两个IF公式判断是否在税收的优惠政策时间。第一个IF是判断是不是在第一个优惠期内,如果是就采用第一个优惠期内的税率,如果不是就开始第二个IF公式的判断。第二个IF公式是判断是否在第二个优惠期内,如果是就用第二个优惠期内的税率,如果不是则用正常税率。

这里其实是少了一个计算的。通常这些税收的优惠时间正常都是从第一个盈利年度开始算时间的。如果这个项目前3年都是亏损的,这个优惠期就要从亏损弥补完的那一年才开始计算的。这个公式就不能这么写了。而可研报告中的数据都不会做亏损,肯定第一年就开始盈利的,所以这里就忽略了数第一个盈利年度的计算公式,而且表格底部的弥补亏损的计算也是多此一举的。

  • 第15行净利润: 等于利润总额-所得税
  • 第17行期初可分配利润: 等于上一年度期末可分配利润
  • 第18行 可供分配利润:等于期初可分配利润加上当年的税后净利润
  • 第19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等于净利润乘以提取比例,一般是10%

这里用IF公式判断净利润是否是正的,有利润才提取公积金,如果亏损,就不提取。


  • 第20行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等于可供分配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
  • 第21行各投资方利润分配:按照利润分配比例分配利润,也就是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乘以分配比例

先用IF公式判断是否有可分配利润,有利润就按比例分配,没有就不分。

  • 第22行期末可分配利润: 等于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减去各投资方利润分配
  • 第24行和第25行不是必须的财务指标,有的可研报告有汇总表,里面有这两个内容,所以就在这里加上了。息税折旧前利润就是利润总额加回折旧,即利润总额+折旧+

摊销+财务费用

息税前利润就是利润总额加回财务费用。

  • 26-30行就是计算弥补亏损的,这里写出来做个介绍。可研报告中很少用到弥补亏损的,因为所有可研报告的利润表都不做亏损的。

D27的期初亏损等于上一年年末的未弥补亏损;

D28的当年亏损在当年净利润为负值的情况下,等于当年的净利润;

D29当年弥补的亏损,就是在当年净利润为正值的情况下,比较当年的净利润和期初亏损的绝对值,看能弥补多少亏损;

D30未弥补亏损等于期初亏损加当上年亏损减去当年弥补的亏损。


附单元格公式:


D8的公式:“=收入!D13”

D9的公式:“=SUM(D10:D11)”

D10的公式:“=总成本!D33”

D11的公式:“=收入!D18”

D12的公式:“=D8-D9”

D13的公式:“=D12-D29”

D14的公式:=IF(D6<=基础数据!$C79,基础数据!$D$79,IF(D6<=(基础数据!$C79+基础数据!$C80),基础数据!$D$80,基础数据!$C$77))*D13

D15的公式:“=D12-D14”

D17的公式:“=C22”

D18的公式:“=D15+D17”

D19的公式:“=IF(D15>0,D15*基础数据!$C102,0)”

D20的公式:“=D18-D19”

D21的公式:“=IF(D20>0,D20*基础数据!$C103,0)”

D22的公式:“=D20-D21”

D24的公式“=D12+总成本!D13+总成本!D20+总成本!D31”,

D25的公式:“=D12+总成本!D31”

D27的公式“=C30”

D28的公式:“=IF(D12<0,D12,0)”

D29的公式“=IF(D12<0,0,MIN(-D27,D12))”

D30的公式:公式“=D27+D28+D29”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204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