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媒体 网络媒体 文章
《商业价值》杂志觉得自己是一个媒体团队还是互联网团队?

从2009年9月创刊号到现在,《商业价值》这本杂志现在3岁。

3年意味着36期杂志、300多次选题会、1350多篇文章、6000多张图表和照片、几千次采访、900多万文字。这些看起来挺震撼的数字放到这三年的信息大潮中,其实数量上实在不算什么。不过,我们感到很欣慰的是,这些在数量上只能算是信息洪流中亿万分之一的内容,的确释放了超过预期的能量。

3年来我们一直用整本杂志来呼喊中国企业要开始从“信息化”走向“互联网化”,而今天IT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正在形成新的合力去重塑越来越多的行业,成就越来越多的“产业叛军”。

我们最早关注“持续成长企业”和豆瓣,大众点评等“慢公司”的价值,希望企业的发展回归商业本质,不仅仅是资本的盛宴、残酷的竞争和无情的增长。今天这个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商业界所认同

我们也最早开始把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看做结构性的商业变革进行长期的报道,今天这两个3年前的新边疆已经成了最为火热和肥沃的土地。而我们从创刊伊始就开始谈论的中国互联网大企业的平台化和生态体系竞争,今天这已经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主旋律。

我们最引以自豪的是对“产品经理崛起”的推动,以及在创业领域对产品力量和创新精神的不断宣讲,今天这些“产品人”正在成为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也是所有正在“互联网化”的所有行业最火热的资源和财富。

在我们眼里,技术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能量,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段基因。这个世界的数字化和商业的互联网化正在不断深入。技术商业将必然会成为新的商业力量和商业文明最重要的方法论。同样《商业价值》这本新媒体也在变革的大潮中摸爬,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技术对优秀的内容不是颠覆而是一种解放。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我们现在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杂志,《商业价值》杂志的客户端已经拥有超过50万下载量,每周都有近10万用户会打开客户端查看文章报道,甚至连全新形态的新广告模式都会有很多用户愿意参与互动,这是仅仅依靠传统媒体形态根本无法奢望的收获。

依靠微博,客户端和Itvalue、Geekpark两个独立的垂直社区,我们把越来越多的读者变成了用户,在商业创新人群中形成了紧密的双向互动机制。过去18个月中,通过内容的影响力,再加上各个平台的接入,我们得以组织了超过50场的线下活动并带来了近1.5万人次的现实参与。过去是我们求人来听会,现在很多会议报名都超额,还要刷人下去。

至于我们到底是媒体团队还是互联网团队?我其实也说不清。一方面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人数已经超过内容团队,在技术和产品上的资源投入也早就超过了杂志的成本。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真正被用户喜爱的却还是那些内容,比如在Appstore我们客户端的2600多个评分中,给三星以下的不到100个低分,理由都是产品有BUG。而其他2500多个四星五星,评论都是在说内容不错。

所以,我觉得内容依旧是我们的灵魂,但是技术和产品能力是我们必须要有的肌肉。灵魂的修炼永无止境,肌肉的锻炼则需要流的了血汗,犯得起错误,而且是更快的犯错误。而两者如何协调发挥最大价值也是个很大的学问,我们还在满身泥水的摸索,但我可以确认的是,未来的媒体公司一定首先要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能力,要有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心态才有更阳光的未来。

现在,即便精神还是那些精神,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媒体也一定不再是那个媒体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41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