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处方药生产企业从销售额不到一亿元跨过一亿元,再从一亿元迈向十亿元,发展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凤凰涅磬的过程,当企业达到如此规模的时候已到了发展瓶颈,也就是企业的学术品牌达到了颠峰,然而企业的社会品牌建立却须从头再来。企业的发展战略告诉我们必须要打造社会品牌,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提升医药企业的社会品牌?笔者认为应着眼以下两点进行思考:
一、OTC营销:打造强势OTC单品
处方药生产企业产品品类中多为处方药,而处方药在产品推广上受到国家政策的诸多限制,比如不允许在公众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等。所以必须选择一个具有相对优势及代表性的OTC单品产品进行策划,通过聚焦推广,做成强势单品。笔者认为处方药生产企业研发一个具有相对有优势的OTC产品时间、经济成本较高,操作不太现实,可以收购一个具有这方面优势的OTC产品,进行运作。
通过对OTC产品的外在形象包装及内在核心价值挖掘、提炼,选择在目标连锁终端进行深度推广,通过广告效应及终端拉动,全力打造强势单品。OTC强势单品成功打造之后,借强势之势,扩大优势,形成规模效应。通过产品品牌的提升进而带动企业的社会品牌的影响。
案例分析:
以岭医药集团始终坚持以中医学术发展带动中医药产业化,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医药企业前40强、是集科研、教学、临床、生产、营销一体化的现代医药产业集团。然而它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专利处方药的生产企业,一直以来以学术营销为主要的推广模式并树立了学术品牌,2009年的甲流的东风,凭借连花清瘟胶囊(OTC产品)的事件营销,广告效应及终端拉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品牌。
据了解,连花清瘟胶囊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营销业绩的飞跃,从08年不到1亿元的销售金额,上升到09年全年超过5亿元回款的业绩,实现了中药营销史上的一个奇迹。终端覆盖率提高了10倍以上,药店首荐率也从几乎为零提高到了20%以上,城市人群的品牌知晓率从5%提高到40%左右。连花清瘟胶囊防治甲流的事件,还入选了“2009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二、公益营销:承担社会责任
公益营销作为一种企业营销方法,就是企业以公共利益为切入点,行使企业公民责任,利用社会公共政策、借助公共“资源”对社会公众开展的一种有益于社会公众的非营利性传播、沟通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公益营销应该成为企一项长期的营销战略工程,而绝非一种短期的“促销”、投机行为。公益营销具有提高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和提高社会效益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公益营销对社会品牌的提升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案例分析:
已实施有三年的“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行动计划启动于2008年5月16日,是由全国优秀医、药学专家共同倡导发起的一项社会化公益行动。该大型公益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指导,北京市红十字会基金会具体实施,步长(制药)集团全程赞助。旨在关注、解决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项目内容包括:调研培训、义诊巡诊、救助救治、健康宣传、环保人文、爱心捐赠和母亲关爱等。通过这些行动帮助提高当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增强防病治病的医疗常识,救治贫困家庭(先心病、脑出血等)摆脱重大疾病的困扰等等;通过这些行动逐步达成与西部地区共建合作、互相学习的长效机制,全心全意为当地群众的医疗健康服务。
2008-2010年“共铸中国心”组织近5000名医生专家分批次先后前往四川、山东菏泽、宁夏固原、内蒙古乌兰察布及阿拉善等地区为近10万名患者进行了免费的诊疗,捐款捐药2000余万元,发放健康宣传手册10万余本,走过了220个乡镇卫生院,为当地医生及患者进行了近200场次培训讲座,为5800名先心病儿童进行了手术救治,并收养地震孤儿宋欣宜。2010年步长集团再次向“共铸中国心”基金捐助善款1亿元人民币用于西部地区健康关爱计划启动资金。
步长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在市场和西部地区患者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信誉。让步长自觉地担负社会责任,获取患者的信赖和忠诚度这宝贵的稀缺资源,提升社会品牌竞争力,从而在外部环境压力下立于不败,争创更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两点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再进行整合,发挥“1+1>2”的效应。社会品牌的提升是一个大课题,需要相当的付出,才会有收益。但笔者认为,着眼于公益营销及OTC营销是目前提升社会品牌的最佳途径。医药企业需循序渐进,努力实现具有医药企业社会品牌的美好前景。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