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产品的发展往往像一棵树的生长,一开始它是从一个点开始的,就像苍天大树的生长是从一颗种子开始的。
从一个点开始就是互联网提倡的单点突破,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很少传统企业去提醒大家要单点突破,原因是根本不需要,传统企业天生就是单点突破的。比如一家做电风扇的企业,在设计电风扇时,一般不会在电风扇上加个闹钟、安个插座之类的功能,虽然技术上能做到,但是大家不会觉得有必要。还有一种就是连技术的可能性也没有,比如我们不可能在电风扇上加洗衣机的功能。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情况就完全变了,理论上可以在一个网站或者APP上面加无限多的功能。比如,一个旅游的应用,可以加社交、电商、金融等等。现实中,有些超级APP差不多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在核心功能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加其他功能,就很容易做出一个四不像产品,没有一个功能有核心竞争力。
“做加法”是初级互联网创业者做新产品时,难以抗拒的诱惑,创业者新设计一个产品,或者在产品陷入用户增长乏力时,很容易想着通过增加功能、增加品类、拓展行业来吸引用户。成熟的互联网创业者,反而会“做减法”,他在尝试多功能、多品类、多行业后,会选择进入一个行业、一个品类、一个功能,比如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在做了生活服务平台后,重新创业时选择了二手车交易这个单品类,创办了瓜子网。
选择单个品类、单个功能、单个行业的“做小”模式,有时候反而比做多个功能、多个品类、多个行业的“做大”模式,最后的市场空间更大,比如无印良品包括服装、家居用品等多个品类,但是它的规模却远小于只做服装的优衣库。
抵抗住做大做全的诱惑,选择做深做透,抓住一个功能、一个品类、一个行业,做到极致,做到第一名才是创业者更好的生存之道。一开始要把所有的资源倾注到一个强需求点上面,从一个明确的强需求点开始,公司全部的运营要围绕它展开,把所有无关的统统砍掉。把这个点做深做透,直到能够产出稳定的现金流,或者用户的爆发增长,按照马云的说法,就是找到一个点,刺刀插进去能够流出血来。
等到这个点做深了,再围绕这个点向周边扩散,一个点、一个点生长,每个点之间最好又能相互支持,组成一个根系。但是最初的那个点是核心,它给整个树干提供最基础的养分,使得整个大树成长起来。
所以,大,不是堆积出来的;大,是生长出来的。好产品要从一颗种子开始。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