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互联网 互联网运营 文章
读了那么多干货却没进步?因为你不懂便签读书法!

一.RIA现场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R——阅读原书拆页

I——拆书家讲解引导

A——学习者拆为己用

 二.学习者的不同境界 

痛点——“知识消化不良症”

应试教育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上:

思路升级>塞资料

独创的“主意”>过去成功的经验

 解决问题第一步——质问的能力

 “谁说的”

追问和探究问题的本质,细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什么方法能排除假设,进行验证。

 1.高级学习者——“治病”

(1)先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

知识类学习——老师

兴趣类阅读——导游

致用类读书——医生

 (2)分辨良医,对症下药

不对书负责,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 

(3)主动/有效学习,联系经验,设想应用,应用后复盘

“锻炼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 

独立思考——将推理应用于个人生活“知识必须联系实践” 

怎么提问:

1.用“如何”来取代“为什么”:“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2.在标准层面向对方提问:问对方面对这类事务时考虑的因素。

 2.学习促进者——“救人”

积极主动引导他人,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如何回答提问:

给出正确答案(上网搜索并找出答案)→促进正确思考(跟一位智者交流)

扼杀问题的最大凶手——正确的答案

 4个方法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

把自己的知识→案例,激活对方的经验,促进对方思考,催促对方应用

 (1)称赞:你这个问题问得很细致

(2)让他尝试回答:“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3)启发他寻找答案:我们一起把它搞明白

 1.挑战发散性思维,问出更多问题

2.和他讨论,联系他过去的经验,规划如何应用新知识,塑造思考模式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不断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尽力消化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你主动创造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高度的个人相关性”)

只有你理解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答案”

帮助学习者把大而化之的常识落实到自己身上。

 “试用期”的意义:工作看的是人的能力,只有能力(而非知识)能为一家公司创造价值

 三.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1.前提——确认知识本身正确,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正确。

(1)能挑一本好书

(2)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给他们一种工具→让他们通过实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明确目标:提升学习力

 2.拆解原则:“反求诸己”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己身上找方法,在自己身上加要求。

 3.基本原则

(1)对阅读保留独立看法,学以致用。

(2)思路清晰。

(3)简单工具(便签/笔)

 4.工具

(1)3种不同颜色的额便签纸,掌心大小

图1:重述知识

图2:相关经验

图3:日后的应用

(2)多色便签

(3)一支笔

 5.操作步骤

(1)致用类书籍,技能应用于生活。

(2)核心观点,有用的细读。

(3)I便签:简要重述相关信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原书好懂,可加下划线/边划线)

A1便签:问问嫩自己有没有/听到/看到相关的经历

A2便签:规划今后如何应用,考虑应用的目标,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清晰/精练)

 

内容控制在一张便签之内

(4)指示标签:有便签的页面贴上标签,以示提醒。(设定标签实用规则,如:黄色——内容有价值,绿色——尽快行动,橙色——需要再次加工……)

(5)看完书把便签贴在墙上。

 6.标准

1.诠释:用自己的语言。2.准确。3.清晰。4.致用。

 7.常见误区

(1)I便签——附会旧知。

方法:辨析二者(旧知/新知)的区别。

标准

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2)A1便签——泛泛而谈

方法:具体经验(“十几分钟”不可忽略)

 (3)A2便签——决心泛滥,感慨万千

 8.应用知识的标准:

目标(SMART法则),行动,关联,可控。

S明确的 M可衡量的 A可实现的 R结果导向T明确的截止期限

 四.便签的微信训练法

在每天本来在做的事情上稍加要求。朋友圈转发前加上重述(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经验/应用和行为)

 如何辨别应聘者的学习能力

老师/销售/管理在乎自己影响力,自己认可的好东西会主动传播,努力说服别人也试试。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39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