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95后已经慢慢走向舞台中央,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挖掘这个用户群体的需求和市场。但无论是在产品环节还是运营环节,多数公司都是80后甚至70后在主导。
那么给95后做产品,70后和80后要注意什么呢?
接下来,就为你转述类类,前360手机粉丝运营总监、猫扑网产品运营总监、酷我音乐产品总监,现蚂蚁金服芝麻信用产品运营专家,他总结的6条方法技巧。
第一条,必须接触用户、接地气、说人话
哪些用户的需求最客观?答案是深度使用用户。任何一个产品,即使你是初创公司,只要用心,这些用户一定是可以找到的,最笨但最实用的办法,就是用社群把他们聚起来。他们使用你的产品频次最高,时间最长,你的产品那么烂,他们还肯牺牲时间每天来玩,这些用户的意见一定是最中肯的。找到他们,并和他们打成一片,就可以找到根本问题,关键的一点,他们跟你说的话,一定是真心话。
接地气、说人话,不要再天天憋在会议室里YY用户的需求了,让用户多打几次脸,不是坏事。
说人话,其实就是尽量用用户乐意接受的语言来表述,95后绝对不喜欢“老教授”式的的话来被教育,什么叫“老教授”式的话?就是上对下、上帝视角、故意用很多专业术语来显得自己很牛逼、对方都很无知的样子。
第二条,优化员工结构,给年轻人机会
既然你做的是95后产品,那未来一定就是95后的。
一个公司,老、中、青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定位某个年龄段的用户产品,还是尽量发挥跟这个年龄段最接近的那些人员工的主导性更好一些,老人更加沉稳,可以指导并帮助年轻人少犯错为宜。
第三条,探索创新的运营玩法和产品玩法
任何成功的产品,都有它的历史积淀在那里,还有很多偶然性因素,我们并不知道。再造一个奇迹,虽然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人家踩过的坑,你一样还会去踩,但可以缩短时间,无论产品还是运营,靠的是创新。
第四条,产品、运营环节深度融合,并让用户参与进来
产品经理把产品和功能做出来了,交给运营人员去运营,这是很多公司的实际现状。这种观念,放在以往的互联网时代,或者现在的某些产品,也许还适用,但长远来看,一定行不通了。
好的产品,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产品环节和运营环节相融合,只是第一步,但可能还是不够的,需要让用户也参与进来,比如让我们的核心用户,参与到我们的产品开发环节,帮我们提意见、做测试,参与到运营环节,比如跟我们一起想创意,等等。
第五条,改变思维定式
以前对的办法,现在不一定对。这个平台适用的运营思路,再换一个平台,也不一定管用。
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用户属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团队,都需要灵活去处理。
第六条,拒绝单打独斗,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互联网已经不是孤胆英雄的时代了,发展至今,可用的资源其实非常多,战友是一定要有的。
再有,用户也是我们可以团结的力量,别抱着“我做一个平台,用一套产品机制,把用户引进来,用户就可以玩转了”这种想法了,你都没把自己当成用户的“自己人”,用户凭什么跟着你玩?用户本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更何况是95后这一代是这么有主见。
最后,互联网的观念在更迭,2007年刚有90后这个概念的时候,当时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弹指间,10年过去了,00后都快登上舞台了。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