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由进行分析,并对正确认识该课程教学面对的新形势,提出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理由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中属于必修课程,课程的开设受到一定的重视,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完之后需要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甚至一些院校会鼓励或者强制学生去参加全国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甚至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大量做题,导致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考试。虽然最终很多学生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但是并没有掌握与证书等级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未有提高。(2)教学方式不合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不仅仅有理论课程,同时也有大量的实践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某些教师仅仅重视理论课程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训练,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由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论比较难以理解,加上很多院校并没有实新形势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http://www.wowa.cn整理提供,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行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因此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不理解,上机操作不熟练等理由,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未真正提高。(3)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授课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了解比较少,只是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上网操作,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常规操作已经十分熟练。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众口难调,缺乏学生的配合度,整个课程活跃度很难提高。
二、教学面对的新形势
(1)课程改革趋势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当前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教学模式应该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教学也面对众多的挑战,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改革中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统一,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课程改革中要求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应该积极转变角色,提高教学水平。(2)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企业和工厂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办公,对人才的计算机水平要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达到相应水平,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工作人员的必备技能,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计算机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的进行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素质要求的逐渐提高,很多学科的课程教学模式都面对着挑战。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在现实中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导致学生失去了就业机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1)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需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一课程对于今后学生发展的作用,提高教学重视程度。一方面,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认识到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逐渐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2)转变教学方式。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十分重要,在今后的高职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讲授word文档的操作这一内容时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演练操作,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理由。或者是在讲授word文档的操作演练中由学生讲解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讲解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学习这门课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巩固练习,只有加强学生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3)实践课分层教学。针对高职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目前状况,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计算机掌握水平,为学生设立不同的计算机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提高整体教学效果。(4)项目化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化”的教学策略,项目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项目理由,学生自己对理由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理由解决步骤,最终找到理由解决的途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深思能力。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策略,教师为学生提出比较具体的,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这些任务,掌握教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5)完善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随着一些企业逐渐实行信息化管理之后,对于人才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也逐渐提高,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为学生进行基本的课本内容知识讲授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些新的学习内容,比如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操作情景,由学生运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解决某种实际理由。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需要。另外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计算机考核方式,不能仅仅依靠以往的题库知识,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或者是解决实际理由的形式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进行考核,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真实程度。
计算机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逐渐普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完善教学方式,通过为学生创设理由情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理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运用计算机知识为生活和工作服务。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