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工程 电子通信 文章
阐述大学经管类相关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各行业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不同专业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正在持续扩大,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结合也在不断增强。对经济和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对传统专业知识的支撑变得日趋重要,本文将以经管类专业为例,以实践素质培养为核心,分析深思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内容的建设与改革理由。

  1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

  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非计算机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对待计算机学习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目的,后者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核心分阶段、分模块的学习,而前者仅仅是作为工具来学习。受课时和学生基础所限,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从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无法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相提并论。从大学专业目录和与计算机学科的关联性上,可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理学和部分工大学经管类相关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由优秀论文网站http://www.wowa.cn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学专业,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地理等传统理学专业和一些工学非计算机专业,这些专业的特点是学生一般理工科基础非常好,对信息技术都容易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引和自学下,对他们而言掌握计算机技术作为专业辅助工具的难度并不大。第二类是相关性较小的一些人文社科类专业,主要包括哲学、法学、教育学、语言文学类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和专业学习之间依赖较小,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以日常基础工具为主。第三类是相关性较大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这些专业一般会要求学生在实践方面,可以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辅助进行具体专业实践,例如某些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实践就包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有关专业实验室进行金融业务仿真实验,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模拟股票交易、外汇交易、期货交易及银行业务等金融实务。下面将主要基于上述第三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育目前状况,在抽调部分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内容教改方案。

  2 经管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及教育目前状况

  2.1 经管类专业计算机课程内容

  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其他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经管类专业占主导地位,以国际金融专业为例,其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名下是对应课程总学时和实验学时)。

  从教学内容上看,图1中课程体系里只有大学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应用技术为必修课(一般列入通识课范畴),主要是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开设的教学内容,学时分布如表1。

  除上述两门必修课外,其它的则是分散在后三学年的若干选修课,主要包括学校统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和一些专业计算机工具类选修课程。学生在具体选课过程中并无强制要求,有较大的漏选可能。

  2.2 现有理由分析

  通过笔者近年的跟踪调查发现, 大多数经管类学生入校后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均有较明确的目的,希望学好计算机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撑,但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学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和内容的不合理等各方面理由造成毕业时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总的来看存在的理由如下:

  一是学生自己对学习计算机的难度估计不足,在无专业教师引导的情况下进行较高技术难度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是现有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课时较短,专业针对性不够,学习内容有重复。例如某些课程计划的总课时较少,学生基本是在进行理论概念的学习,没有时间进行相关动手实践操作,课程学习效果较差,学生没感到学到实际技能。

  三是基础核心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应用基础的内容设置较不合理,存在为期末考试、为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而突击学习的情况。忽视计算机学习的长期实践过程。没有牢固地树立计算机以应用为目标的主导思想,没有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文化的特点,从而未建立正确的现代信息意识,未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应用习惯。

  3 经管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计与改革

  针对上述理由,可以围绕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和应用为核心,从经管类计算机课程的结构设置、核心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上加以设计与改善。

  3.1 核心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两门必修基础课程是经管类学生入校最先接触的计算机课程,学时最长,课程建设也最完善,但其设置的内容还是偏杂、重点不突出,可做出如下改善(表2)。

  从表1和表2的区别可以看出,这个部分的改善主要是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实验课时的比重,合并了大类知识点,同时对课程核心模块加大了学时比例,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实验中,这种教学内容结构上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经管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结构的设计改善

  除两门必修课程外,后续计算机课程应该根据专业需求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以金融专业为例,可强制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进行两门计算机类限定选修课程的学习,针对不同的学生基础设计不同的课程模块予以进行。一些理工基础较好且对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可开设面向对象的编程类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并在高年级引导其进行某些金融类编程学习(如基于Java的RepastJ可进行金融方面的专业模拟,学生既可在课程中复习巩固专业知识,也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后续深造打下基础),另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开设一些金融工具类计算机课程,引导他们借助计算机工具体验专业知识的运用。

  这些后续课程结构的调整应具备一定的连贯性,应在大一下学期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来初步制定。

  3.3 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改善

  在合理组织好核心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及后续配套课程结构后,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的改善是需要贯穿始终的。经管类学生一般理工科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从笔者近年来的教学情况看,教学策略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始终以实践动手操作作为授课的主线,关键部分可辅助屏幕录像供学生课后复习,由于一般基础课都是大课教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在合理衡量学生基础的情况下,应该果断去掉大部分学生可能无法理解的计算机理论部门,至多做一些适当引导或课后答疑;二是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课内容,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例如金融类学生的Excel实验中的公式运用即可将学生在金融课程中学到的直接应用过来,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实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464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