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工程 电子通信 文章
试议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计算机课堂

  一、当前计算机专业的目前状况分析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各大院校、职业学校虽然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已经不再是热门专业,加上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大规模骤增,社会对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学历方面来说,作为中职学生,根本不能和大专以及本科生、硕士生相比。从经验上来说,都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根本谈不上经验等等。不论从哪些外部因素来说,中职生都不占优势。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从上述目前状况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职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若是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实现高效的计算机课堂进行简单介绍。

  1.实施先学后教,锻炼操作能力

  所谓先学后教是相对于先教后学来说的,以往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通常都是采取此种教学方式,使得一些学生在操作课上就忘记了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此时便出现了一些学生需要重新自学,这样的教学效率将大大下降。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先学后教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教“制作个人简历”时,对于中职生来说,走出校门之后就面对着找工作的理由,个人简历的创设就非常重要。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首先,引导学生依照模板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各类图形的插入和修改设置,学会各种图形的综合应用等等。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独立设计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个人简历。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学会利用word完成图文混排,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采取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低,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而使计算机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如,教学“统计员工工资数据”时,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C层),并将教学目标,操作练习等做了分层设计。

  C层:能够使用Excel中的sum,max,min,average等最基本的函数求法,能在指定单元格插入、编辑批注并设置其格式。

  B层:在C层的基础上,能使用Excel基本函数以及简单if函数,能对单元格、工作表中的数据设置保护。

  A层:在B层的基础上,能够灵活使用计函数,能够利用

  Excel公式计算奖金表中的“奖金总额”。

  这样分层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能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

  3.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说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是影响实现高效计算机课堂的内部因素的话,那么,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是外部因素。这也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方面。而且,新课程改革也指出要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模式,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动机的评价,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真诚而准确的评价中找到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以教学“制作个人简历”为例进行简单介绍,如果教师只是对全体学生说:“很有创意,制作得不错,下次继续努力”等评语的话,也许刚开始学生会认为老师肯定了自己,但久而久之,教师还是这样的几句话,学生就会开始怀疑教师的责任心和知识储备了。但如果每次有这样的自主制作的项目的话,教师都能对每一副作品做出准确的评价,如:“哪里很有创意,哪些地方还有欠缺,需要怎样改善”这样的评价既不会让学生感觉教师敷衍,又可以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信心,最终,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的计算机技术,更好地面对社会竞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0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