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北京中关村的海龙大厦。在10年前的海龙大厦,里面拥有各种商店,卖手机的、买电脑的、饮食类的,应用尽有,而且每日的人流量非常庞大,呈现一片繁华景象。但现今的海龙大厦,去过的人可能会感觉被吓一跳,会不禁的问:这还是传说中的中关村吗?以前要想在这里找一个车位,找半个小时都找不到,现在却是到处就是,而且这里原有的商店大都不见了,顾客也稀稀拉拉的,还没有导购多,这场面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已。下图是海龙大厦图片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海龙大厦已经启动了转型。其实这几年来不仅是中关村的生意难做,其他行业也一样。让我们看看以下媒体披露的相关数据:
1) 先看运动品牌: 2012年一年,李宁、安踏、特步、360度、匹克、中国动向6大运动品牌关店数量超过3000家,其中匹克和李宁仅在2012年关店数量就有上千家。将时间拉至2015年,短短3年时间,仅李宁一家就关闭了近3000家门店,其门店数从2012年的8255家缩减至5592家。
2) 再看看服装行业: 2013年,七匹狼关店达505多家、班尼路关店达388家、美特斯邦威关店达200余家、真维斯关店253家;而在2014年上半年,七匹狼关店347家、班尼路关店100余家、艾格关店88家、九牧王关店73家。
3) 最后来看看零售行业: 2013年,沃尔玛、乐购、人人乐等主要商超百货企业共计关店100余家,其中仅沃尔玛一家即关店14家;2014年,主要零售企业在国内共计关闭201家门店,而2015年上半年,共计关闭121家,在关店的名单里,百货巨头纷纷沦陷,万达关闭了10家百货店,玛莎百货关闭5家,还包括天虹商场、阳光百货等。
在生产制造业方面,不少行业的工厂都濒临倒闭;一些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老板自杀等新闻也屡见不鲜!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也有人说是大环境不景气,还有人说是因为竞争太激烈。笔者认为这些说法都对,但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两个字——落后,落后当然就要挨打。
2. 转型
中国的企业家特别爱学习,这一点从总裁培训市场的火爆就能窥知一二;在学习的同时,中国的企业也都在努力的尝试变革,尤其是互联网来了之后,许多企业都在纷纷探索向互联网转型之道,向互联网转型,被许多企业视为破局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说向互联网转型是企业破局的必经之路呢?很简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网上购物。说个数据,2015年的“双11”,淘宝的成交额是912.17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家乐福2014年全中国的销售额为457.2212亿元,沃尔玛2014年全中国中国销售额为723.7558亿元,还不如淘宝的一天的交易额。再说个数据,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0.4%。其实这根本不是你想不想转型的问题,是想生存就必须转的问题,是趋势逼着你转的问题。
就像360创始人周鸿祎先生在他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说的一样:“任何企业都可以找最强的竞争对手打,但有一个对手你是打不过的,那就是趋势,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
3、没有互联网思维的转型将会失败3.1 老思想 + 新模式解决不了新问题
那已经尝试转型的企业效果如何呢?这个问题记得有人回答过,他流着激动的泪水说:“没转型前,我感觉不向互联网转型是等死,当我尝试转型后,发现向互联网转型完全是找死。”这位商家说出了许多传统企业的心声。另据某气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十几年来,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成功率不足5%,天气状态为雨夹风夹雪夹大冰雹。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其趋势和转型的必然性毋庸探讨,但为什么许多企业却纷纷折戟在转型的路上呢?是传统企业实力不够、背景不行吗?其实恰恰相反,如果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在互联网上成功的基本都是“穷屌丝”,失败的却往往是“高富帅”,这里的“穷屌丝”是指那些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关系、没有人脉、没有资金的企业,有的老板连学历都没有,甚至有的一开始就没有企业,就是一两个人、一两条“枪”。像已经上市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严格来说当年不就是个“穷屌丝”吗?
反观那些在传统领域已经非常成功的企业,反而是失败的居多。有一次笔者看到一片报道,有位企业家他的企业是做手机的,非常成功。只要你是在那个城市买手机,无论是在哪个手机店买,95%以上的手机都是从他的企业出去的,非常牛!但是互联网来了之后,其生意下滑得厉害,因为大家都开始上网买手机了。于是乎,他开始寻求转型,投资建立了一家手机网络商城。结果可想而知,转型失败了,几百万元投资打了水漂。最可悲的是,项目失败了,他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交了几百万学费却没有换来真正的经验和教训。
为什么互联网上“高富帅”打不过“穷屌丝”呢?按道理来说,“穷屌丝”都成功了,“高富帅”没有理由不成功,而且更容易成功才对呀?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众所周知,任何行业都是行业内人士转行业外人士的钱,互联网行业也不例外。
但想在互联网上有所收获,互联网基因是关键,在这个基础上,再拥有资源、背景、关系、人脉、资金就更加完美了。但是很多传统企业并不具备互联网基因,这个最重要的核心没有,自然困难重重。甚至很多企业对互联网的基本理解都不对,大方向上就错了,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老思想加新模式解决不了新问题”。
有些传统企业,在线下有店铺,然后在网上开了个网点,把开店的地方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把发广告的地方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仅此而已,就认为是在转型了。其实,这些企业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营销渠道,这是典型的老思想加新模式。
3.2 没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将是思路一条
很多人把互联网的出现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叫革命?革命最大的特点是颠覆。因为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淘汰掉了很多行业,同时一些行业被颠覆和改变,形成了新的模式,所以叫革命。所以若想真正转型,不是变渠道的问题,而是要结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互交融,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这才是关键。
而要做到以上这些,首先要改变思想,纵观历史,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社会革命,往往每次都是先革思想的命。所以企业要想成功转型互联网,或是在互联网上做出成绩,首先要革自己思想的命。
那这思想的命怎么革呢?答案就是“互联网思维”。想在互联网上做生意,首先要换掉脑袋,在自己的脑袋里装上互联网思维,这是转型的首要条件。
那么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纯粹的概念炒作,为什么工业革命时代没有“工业思维”的概念,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却出来个“互联网思维”?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大可不必纠结,互联网思维说白了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思考方式,就是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更好的在互联网上转型、创业。
在后面的文章中,笔者会详细地和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互联网思维的方式,但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是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思考模式。
4、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思维的区别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传统思维是如何做生意的。传统思维做生意的典型的流程是:产品→营销→用户。传统思维的核心是产品,大部分工作是围绕产品进行,先有产品,然后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如发传单、做广告等进行宣传;吸引来客户之后,在进行销售。盈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产品。
而互联网思维却是正好相反,其做生意典型的流程是:用户→营销→产品。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用户进行的,先想办法圈用户,和用户建立关系和粘性,在有了用户基础后,再去营销产品。这就是所谓的“先圈用户后圈钱”“得‘屌丝’者得天下”。
要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来,让用户来倒逼产品。甚至一开始就根本没有产品,有了用户后,再围绕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在盈利模式上,也不是简单的考虑如何通过产品赚钱,甚至有的情况下,产品可以不赚钱甚至免费,因为产品只是圈用户的一个工具,有了用户后,围绕用户建设属于企业自己的生态圈,利用生态圈赚钱。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区别如图所示
互联网行业中的巨头,其实都是在玩生态圈。
比如阿里巴巴,它是围绕电子商务在做生态圈,先是建了B2B的阿里巴巴,然后是C2C的淘宝,然后是B2C的天猫,此外还有支付宝,另外又建了菜鸟物流。无论用户是买还是卖,是批发还是零售,需要支付还是物流,在它的这个生态圈都能解决。
360也是这方面的高手。360产品是免费的,通过免费策略圈来大量用户,然后围绕安全建设生态圈,之后赚各种厂商的钱,这就是所谓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这种以用户为核心的模式,也被称为“粉丝经济”。
基于以上这些,企业转型后的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以前大家做企业的思路是如何卖产品,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你考虑的不是卖什么产品,或者说卖什么无所谓,你的产品只是和用户建立联系的一个媒介、一个纽带。你卖产品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和用户建立联系,然后在通过这个纽带与用户进行深层次的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建立信任和关系,甚至让用户成为你的粉丝。当有了一定用户群之后,再进行生态圈的建设和布局。瞧,当年QQ、阿里巴巴、360、小米不就也是典型的代表吗?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当前市场上的背景与现状,以及说明为什么需要互联网思维,下一篇文章将会介绍“互联网的常见八大思维”。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