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有个终极命题,很多人这一辈子也经常会问自己这样3个问题:
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
本文采集了众多观念,最后集合成这样的一篇文章;
很多的运营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用户的具体行为上的,不管是内容上或者活动上的参与或传播,不管是为了商业的变现和品牌塑造,所以对于用户的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断的拷完自己,帮你的用户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来你这
一、是什么?关于用户&用户运营?
你先得知道用户是谁、在哪然后再去想办法获取并运营好他们
用户
产品的使用者;当然最最核心的也是你的付费者;
自然存在使用者和付费者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需要区分。
用户运营
百度百科:用户运营指以用户为中心,遵循用户的需求设置运营活动与规则,制定运营战略与运营目标,严格控制实施过程与结果,以达到预期所设置的运营目标与任务。
其他主流常见观点:
特定用户群体的集中运营,全站用户的策略运营; 分类用户运营/分阶段用户运营;
开源./节流/促活跃/转付费;提升用户数/活跃用户数/付费用户数;
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维护和召回,提升付费用户规模,通过产品优化和机制来影响活跃用户规模,外围推广拉新
目的
其实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用户运营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完成运营目标和任务,只是依据平台和产品所处的具体情况、阶段、市场需求等来拆分和解读需求。
它以最大化提升用户价值为目的,通过各类运营手段提高活跃度、留存率或者付费指标;
有了用户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二、用户运营从哪来?
这里从2个角度来分析;当然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交织,因为每个阶段的用户画像是会有一定区别的
(一)分阶段用户运营
用户的阶段运营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具有正向关系的。
正是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塑造了不同阶段的用户运营的不同。
所以首先你需要判断你的产品所处的阶段。
引用某个大神的话
伴随着产品的生命线,用户运营也需要,但是需要一个验证期来避免自high和伪需求
验证期
避免自high;杜绝伪需求;
实现核心功能后,迅速认证,市场是否可行也是否会有人买单;
——注意用户的 关键行为:留存率、推荐率、反馈结果
——数据反馈:和同类竞品相比有什么优势,有的话值得做,没有的话需要认真思考
比如说现在很多产品没有做起来还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就是因为产品的切入口并不合适,只是某些团队意淫出来的需求而已。
启动期【一般是产品上线后到大规模推广之前的阶段】
运营是让用户感知从接触到使用的过程,用户路径是注册到使用核心功能;
这一步需要挖掘的是种子用户;
基本策略:团队内测+种子用户效应+小规模范围推行
可使用常见的漏洞模型,然后迅速找出每一步的问题,降低用户流失率,提升用户的使用率和有效率,验证产品的真正功能点排序
重点是:核心功能的使用
这一阶段的A/B测试法同样有效,初期检测你的这部分用户对什么的接受度最高并且能够迅速试错并实现迅速调整,最后达到想要的效果。
增长期:用户迅速的增长
培育用户习惯——这里引用用户分级体系——用户成长体系
各种工具的 使用,如RFM模型的使用,对用户进行分类和规划
常见有效目标:用户运营自动化,在PGC的领导下,UGC能够自动运营同时反哺PGC,让整个生态更和谐,达到P-UGC的效果
这一阶段可以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找到每个阶段的用户最有效的刺激和成长方式
这个阶段过滤好了,也就为后期的各种变现做好了准备工作。
稳定期:转付费、防流失and 部分召回
付费长久手段——电商/广告/社群培训知识付费等等
这个阶段的流失率相对会增高,虽然挽回的成本高于新用户的开发成本,但是可避免的流失措施还是可以提前预防和实施的;
确定召回行为——常见形式:短信or 邮件
任何不能带来变现目的的用户运营都是耍流氓,有些平台用户量级已经几百万却无法实现营收,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很难持续下去
衰退期——产品已经过时或者迭代不及时被新品替代
每个产品在一定的阶段都会死亡一次,如果迭代不及时的话;
就像在QQ式微并且伴随着what‘app的兴盛的时候微信出来了,但是迭代后的QQ更符合95后和00后的需求,满足了人群的社交需求,再去做其他的变现自然就很容易。
对于每个产品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每个阶段的死忠粉。
当然没有绝对忠诚的用户,只有不断被满足的需求。
这可能也是未来用户运营的走向,不管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现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最后对于每个用户来说,我想要的就是我看得到的。
这个最常见的AARRR模型也是贯穿在产品的生命线的,不过表述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用户画像分析
它贯穿产品的生命线,从初始的产品定位开始就需要考虑,到后期产品线的延展,这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常见手段——这里以轻量级的公众号为例
首先是参考一些行业内报告;找到你想要的数据
看看这个行业内电商、App、网站、论坛的一些用户数据,作为一个基本参考。
另外就是去看对标的公众号,行业内大号的用户数据【当然这些都是保密的,不过有一些第三方平台里会提供一些】
各种调研法——线上线下相结合
公众号后台可见、可搜寻的数据;这些数据由于技术埋点的升级,用户偏好越来越清晰,也有了更多的可解读性
三、用户运营要去哪?
和用户持续的链接,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实现你的愿景和商业目标,达到双赢
如何和用户持续建立链接?
当然最可靠的回答是:
1.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拥有创新的元素;
2.增加更多链接,和用户做朋友
就像很多人喜欢说新媒体的本质是社群一样,不断的新媒体/内容/活动更新,还有社群,同时微信的个人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你和用户的个人链接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更可靠。
eg 微信个人号的利用:1. 方便你第一时间找到用户;2. 有重要信息时可以直接群发触达用户;3. 可以对用户做朋友圈营销;4.方便测试;5. 可以刷用户的朋友圈,深入了解(收集用户评论);6其他形式的推广
在维护好用户的利益基础上,实现变现和企业目的才是硬道理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用户运营都是耍流氓
不愿意付费的用户都不算好用户
不然企业如何持续下去呢?赚了钱才能更好地服务好用户,付出和获得必须要是平衡的状态才能可持久。
这里最后再补充几个好玩的观点,痛点、痒点、暗点,常常我们以为用户需求满足痛点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够的。
kano模型把用户需求分成了这5类,在产品经理的学习中非常常见。
如果说想要做好用户运营的话,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是:你要达到用户的基本预期,并努力超出用户的预期。
这个理解可以延伸到很多产品里面去。
比如说像现在热门的知识付费来说,用户的基础预期一般是这个老师讲的东西真的有这么好;期待值是在在学到东西的时候,能让自己达到某种程度的转变,最好还能实现和某些人的链接。
谁都渴望变得更好,知识付费只是在用户支付习惯成熟的条件下,花钱买知识、节约时间、提高自己的逼格。
所以尤其是在设计某些活动或者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我在帮我的用户做他本身非常想做的事情吗?
用户真的对现状不满吗?
用户愿意为不满做出改变吗?
用户打算为不满做出改变的时候,你是首选方案吗?
用户要选择你的方案,是否会面临风险?
当用户真的选择你的方案,那你的方案有扬长避短吗?
最好在这几点问题上,提升你的同理心,多站在用户的角度帮他想问题,然后给出一个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可持续的方案。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