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出版 编辑 文章
如何解读新闻的“产品”性

1、为何定题为“新闻产品

选择这样一个敏感的领域,又冠以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标题,理由有三。第一是其核心性。对于传媒产业来说,不论报纸、电视,抑或互联网,新闻都是内容构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板块。继娱乐、服务性内容相继开放市场后,新闻成为传统媒体紧紧抓住的最后一片疆土,也是市场力量觊觎已久的一块奶酪。

第二是其复杂性。新闻属性多重,公共与商业兼有,既属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又属经济领域的信息产业,管理上异常严苛,有众多有形无形的禁区管制,“产品化”概念一出,势必引起各方声音的争论。

第三是其重要性。新闻供应不论国有还是私有,新闻传播能够聚合注意力,左右公众议题,甚至规范政治讨论场域,关乎社会进退,国家安危。所以无论如何,关于新闻的讨论势在必行。

2、如何界定新闻的“产品”性

编辑部采用了三个视角来解读新闻的“产品”性。

一是产品生产流程。

梳理新闻从选题、采写、编辑,到发布与服务环节的变化,传统新闻领地已经被全面侵占。生产前端已被大举入侵,信源多样碎片,传统新闻力量退守到仍能行使特权的权威、时政、重大事件的新闻领域;在中间环节,传统媒体虽保有残余优势但岌岌可危,广度和速度已经毫无优势,只有在新闻的深度和角度上加大投入;生产末端更是被彻底攻占,全面失守,用户与原有介质之间更加分裂,那些用户聚集的分发渠道都出自他手。既然如此,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进力量如何改造,就成为探讨“新闻产品化”问题时的第一个关注要点。

二是技术迭代演进。

从纸质新闻到广电新闻,技术对于新闻的冲击从来都不曾间断。从网络新闻再到移动资讯,基础网络升级换代直接提升新闻的传输效率时效,新闻必须要争分夺秒;综合各种多媒体手段的全副武装,动漫、游戏等,新闻呈现多种样态;新闻消费的接收终端泛在化智能化,多端协同,新闻需要响应来自不同终端的用户需求。所以,技术如何被应用于新闻业,如何改变新闻业,如何让新闻更加“产品”,就成为本次封面文章不得不回答的命题。

三是资本的渗透。

编辑部在若干文章中都曾明确的提出,资本是推动媒体产业向前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之一,也是许多传媒大事件的背后操盘手。既然如此,资本又怎会放过新闻这个领域?事实上,资本已经借助新闻业中技术流派占有了快速聚集的切入口。先易后难,先边沿后核心,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进二退一,虚实结合,或者鼓噪于娱乐时尚或剥离于专门行业,这就是资本力量对待新闻资源的态度,也是资本试图进入新闻领域的操作路径。

3、如何看待新闻产品化带来的悖论

时下热门的词汇是互联网产品,那么新闻的产品化是否也能如此顺利自然?答案是否定的。在新闻产品化的演进过程中,存在四个较为明显的悖论之处,这也是《媒介》编辑部对这个领域的重要思考与发现。

第一是新闻素材的采集发现环节,究竟是追求速度还是讲究质量?第二是编辑策划环节,究竟是分布式生产还是保留“主编”这样的核心环节?第三是在制作与呈现方面,究竟是事实至上还是视觉传达表现至上?第四是在分发与到达环节,究竟是要优化原有运营体系还是创新商业模式?

事实证明,新闻的产品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其产品化的路径也带有非常深刻、鲜明的自有特色。所以即便在互联网浪潮之下,新闻的产品化演进在目前的最佳方案是采取折中道路,部分保留原有生产体系与运营模式,但是也加入创新部分,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应对市场的竞争。

4、如何批判业界新闻产品化的实践

当然,业界机构的产品化探索其实一直都在持续,只是并没有人将其定义为“产品化”。《媒介》杂志认为,新闻产品,也称新闻内容产品,是大众媒体在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新闻产品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早在大众传播早期,新闻产品就已经被通用,基于“规模化”、“模块化”、“系统化”生产的常规思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工业化媒体,生产出了即时新闻、评论、电视新闻栏目等新闻产品,并向公众提供这些新闻产品而获益。受益于技术推动,催生了更多新型多元的新闻产品,打破了传统新闻机构对新闻的垄断,改变了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定义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和受众定位。所以,新闻产品化的时间由来已久,再者,不同媒体的产品化路径不同,需要找到自身特色。

在本期封面主题中,编辑部整理了来自报业、电视、移动客户端、门户网站的新闻产品化探索实践,具体案例则包括新华社、新京报、一点资讯以及BuzzFeed。

例如,在电视媒体新闻产品化的发展过程中,《电视媒体新闻产品化的两大核心命题》给出了较为明确的答案。首先,文章将这两大核心命题拟定为:“电视屏的新闻产品如何转型调整?”以及“如何使新闻生产力在新媒体端进行延展与创新?”其中,命题一的答案包括:生产方式上在“UGC+PGC”的基础上重视互动与大数据,采编流程中打造“融合编辑部”模式下的平台,在数字管理方面强调流程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命题二的答案包括:新媒体社交化的内容呈现,传统新闻节目的多渠道分发,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产品等。最终提出,电视媒体想要留住原有受众的基础上拉拢新的年轻用户,在做新闻的时候只要作出适应性调整,适应“短、频、快”的阅读节奏、以及受众新的媒体使用习惯,利用新型新闻生产流程、数据化可视化的表现形式、加上更多社交元素的渗入,相信优秀的电视新闻产品已在不远处
新闻产品的未来进化演变是逐步完成的,我们并不呼唤从天而降的扭转乾坤的神灵,让其把新闻从技术冲击的包裹中解放出来。相反,我们呼唤的是建设性的、可以践行的干预手段,用深思熟虑的、含有公众意志的公共政策来进行干预,帮助新闻的产品化实践与探索走上更加良性的发展道路。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276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