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组织的机制创新:以新媒体为领航,实现多平台资源协同
媒体融合不仅仅只是建设新传播渠道、新媒体平台,更需要内容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深度变革。因为互联网打破了媒介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等传播界限,多渠道、多媒介、多功能、多场景、多内容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现实,而这也必然带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内容组织机制的重构。
媒体云的建设是顺应变化之举。但是,有了“云”并不代表有了“云”力量,关键在于如何激活“云”平台资源配置和功能聚合的强大潜力。2016年7月,在特大洪灾报道中,湖北广电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做法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组织机制,有效地整合了资源,发挥了主流媒体优势。在20天报道中,湖北“长江云”信息互动平台作为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在内容组织上,不仅打通了7个频道/频率的20多档新闻栏目,而且还整合起各市县级的媒体报道资源,形成了一支统一调度的逾千人的“超级”报道团队。其突出之处在于,“长江云”作为所有重要报道的首发平台,即,所有报道一律在“长江云”两微(微博、微信)一端(客户端)首发,各级媒体依据各自需求分发。这种“新媒体首发,多平台协同”的内容组织机制,突破既往以传统媒体为中心的模式,不仅可以获得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凸显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主流影响力,而且还可以把握舆论先机,同时,多级分发协同,统一了舆论导向,有利于形成传播合力。由此,“长江云”平台不仅成为新闻报道中的媒体资源中心,更成为整个舆论传播中的组织中心、指挥中心,智慧中心,发挥了云端高屋建瓴、资源聚合的强大优势。从“传统媒体首发”到“新媒体首发”、从“新媒体跟进”到“多媒体协同”,这并非工作流程的偶然变化,而是深得互联网思维要旨的内容组织机制的创新,具有互联网环传播生态下舆论引导方式的突破意义。
内容生产的业态创新:以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传播体
今天的媒体要更善于聚焦需求来连接观众、连接用户,要更善于强化新闻服务来赢得受众的忠诚度。真正的融合绝不是媒介平台和媒体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媒介逻辑的传播。
“长江云”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不仅是信息平台,还是“应急平台+辟谣平台+公益平台+政务平台+智库平台”。在应急平台上,“长江云”与省防灾减灾办等部门合作,及时发布洪水信息和避险自救指南等应急内容;在公益平台上,“长江云”推出“公益云通道”,号召社会各界加入抗洪救灾的公益行动中来,并记录报道了许多爱心捐赠的感人事迹;在辟谣平台上,“长江云”第一时间用确凿的事实击破谣言,廓清网络舆论环境;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防汛救灾工作,“长江云”一对一地和相关的防汛部门联动,让一线抗灾救灾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权威信息,成为移动政务的权威发布平台;在防汛救灾的宣传中,“长江云”也依托智库来积极发声,转发40余篇社会评论,组织撰写20余篇专家观点,利用理论高度和思考深度,融合了救灾报道的人文温度,正面引导舆论并稳定住了公众秩序。这几大平台的内容生产,真正体现了“公众需求在哪里,平台聚合就在哪里”。
应急信息的提供、辟谣平台的搭建、公益通道的开通、政务信息的传达和智库研究的分享,使媒体平台不仅仅成为“全媒体的内容生态体系”,更是在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传播体”的新业态。
内容传播的表达创新:适应多场景传播,实现公众参与再生产
“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分发”的关键,在于媒体如何理解并实践多次生成与多元分发的过程。主流媒体对于一个新闻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采集后,不应该简单地将其内容平移至各个平台直接发送,这不仅是对新闻资源的浪费,也是背离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举动。多次生成,重点在内容定位和表现形式上,应该适应不同场景、不同媒体的传播逻辑,针对各个平台的特点和需求,在同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三次加工,改良成具有不同媒体性质的报道形式,再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发布、落地推广,这也是当下实现话语对接的必然要求。
在抗洪报道中,“长江云”平台在直播报道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逆水而上,托起生命之舟》《抗灾救灾,为网红点赞》等6个创意H5作品,《VR全景 | 暴雨后的武汉南湖》等6个全景航拍产品还有抗洪歌曲和沙画音视频作品,大大丰富了以往的固定传播方式。其中《抗灾救灾,为网红点赞》H5作品在全国1000多家网站和移动端得到转发,总点击量超过6800万次,展示出新形态的融媒体作品强大的冲击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内容主题上,它理直气壮弘扬正能量,既宣传冲锋陷阵的人民子弟兵,也关注凡人善事,实现救灾报道和社会关爱报道一体化运作;在表达方式上,它充分运用新技术,调动各类艺术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切中社会共情点、共鸣点、共振点,从而实现公众自发参与传播与再生产的过程,激发强大的群体智慧及其力量。
内容管理的方法创新:中央指导+地方运作,打好舆论引导组合拳
中央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媒体制作的一体化运作,预示着在内容生产与管理方面,中央主管部门与地方媒体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发指令和执行的关系,而更加倾向于一种合作关系。
频频刷屏的抗洪沙画《不忘初心,砥柱中流》,正是由中央网信办指导、湖北长江云制作的作品。作品发布后,先后被新华网、央视网等全国130多家网站转载和推荐,仅一天的时间,该视频就有约1.2亿次的点击,影响人群超8000万。这便是将地方媒体的主动作为与中央主管部门的指导提示结合,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渠道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其实中央指导与地方运作早有先例。此次沙画视频的出品方为“朝阳工作室”团队,它和“复兴路上工作室”一样,都属于小的团队在中央指导下的一体化运作出品方。这一机制不仅能打破“自上而下”传播限制,而且使作品更接地气、更加灵活,也能引发更大的关注,造就以前所达不到的传播效果。这种管理方法的创新,拓展了管理方和内容制作者的合作模式。对于有实力、正能量的内容生产团队,未来如果能够给予更多扶持,通过市场机制灵活配置资源,将有助于保证优质的主流作品优先、有效地抵达用户,实现传播的良性循环。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