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工程 电子通信 文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论文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与其他各学科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考核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直采用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会机械的模仿,没有创新。而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兴趣缺乏,课堂效率低下,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高校课堂教学活动是集学生学和教师教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团体活动,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成为主体,同时教师采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及时辅导,这种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nClass.org是天空教室和国内著名高校共同建立的面向大学教师的互联网教学免费服务平台,其对提供了学校邮箱和手机联系方式的教师或学生是完全免费的,即可注册教师账号,构建自己的网络课程。本文以nClass.org网络教学平台为工具,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如何在nClass.org环境下开展混合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实施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而且教学策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教学策略的结合。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nclass.org网络教学系统,由单一的灌输向师生双向交流转变,充分运用各种立体教学资源全面支持学生的知识构建和技能的提高,体现混合教学的思想。

2.1 自主学习

混合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教学媒体的混合,也是学习方法上的混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借鉴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而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情境,为他们解疑答难,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发布微视频,学生登录教学系统自学教学视频,并回答教师在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课堂上,以“项目—任务驱动”展开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和工作项目,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展示教学任务,明确任务目标,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该任务哪些操作目前可以实现,用到哪些知识点,应该怎么设计,哪些不能完成,主要是什么原因。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动手实践,明确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过程教师要全程跟踪,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重点讲述学生不会做的新知识点和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学生通过观摩,继续进行实践,完成项目。最会,学生利用nClass.org平台上传自己制作的作品。课后,教师和学生登录教学网络,浏览作品并对作品做出评价。

2.2 协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不但鼓励学生进行个体学习,也注重学生的协作学习。nClass.org提供的微博、社区和百科等Web2.0功能为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合适的平台。协作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教学点,在此基础上阐述相关的概念、原理、基本操作等,通过教学网络向学生传送相关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问题,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换,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在教学班级建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社区,教师提前一周发布教学内容的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多个学习小组,并选择一名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做组长。小组成员通过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源库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把资源库中没有的资料添加进来,丰富学习资源,供其他组员共享,共同完成学习。

2.3 教学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实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程采用多方面、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方法。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281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