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产品最好有长期规划。即产品在规划之初,后面几个版本的大致路线就已经规划好。这个规划,是结合业务模型、用户需求和长期战略的理解,对产品结构与模式上的大致勾勒。这就要求产品经理一定要理解业务,所谓“不懂业务的PM不是好PM”。
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也许因为情况的变化,产品规划会有一定幅度的修改,但这不影响产品规划存在的意义。只要做过规划,对产品背景就有了系统性思考,盲目迭代的几率就小了很多。
其次,产品升级的逻辑可分为三条线。
1、 修补。弥补现有产品的不足。
例如原来交互难用,现在通过调整让其好用。原来有bug,迭个版本消灭bug。
这是最常见的升级,现实中往往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精力。但这类升级是顺理成章的,不应占据产品规划中较大的篇幅。
2、 业务升级。如对业务范围的拓展,或者对业务效率进行优化。
例如原来只做程序员招聘,后期版本支持设计师招聘。
原来需要人工完成的流程环节,后期版本通过程序完成。
这都属于对原有业务的升级。这种升级,往往是在前一个业务已经跑得不错的情况下做出的。例如滴滴,开始只做出租车和专车,做得很好,现在又做了巴士和代驾。
3、更好、更深入地满足用户需求。
例如原来要让用户填写复杂的表格,现在不用填行不行。
原来用户需要需要找内容,现在自动筛选、推送让用户选择内容行不行。
如果是客户端产品,我认为这类升级应该占据产品规划的重点。对于客户端产品,其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给出的具体解决方案,故产品对根本需求的解决程度,就决定了产品的根本价值。内容型产品,就应该绞尽脑汁去思考,怎样让用户看得更爽,因为用户看得爽就是内容型产品的根本价值。中介型产品,就应该呕心沥血去思考,怎么让供需双方精准快速匹配,因为快速精准匹配就是中介型产品的本质。
综上,如何优雅地规划产品升级?
思考如何更好、更深入地满足用户需求。将关键点作为升级的根源。
考虑业务拓展与业务效率。
最后花些时间,去修补产品的不足。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