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所要教授的计算机操作知识通过演示、讲授、课件演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由于目前采用的是大班式教学,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程度好的学生认为操作十分简单,感到乏味或“吃不饱”;与此同时,程度差的学生往往看或听一两次仍不明白,这样,教师的演示和讲授收效甚微。演示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个别学生认为无事可干,另一些则犹“云里雾里”,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即使这样学生们仍然只是学会某种操作技能,可谓“依葫芦画瓢”,而没有培养起计算机的学习能力,不会进行延伸性学习,不会探索性学习,也就难以创新。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依托信息也依赖技术,因此,这门课的教学设计也应该具有信息化的特征。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当多的计算机知识,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探索,自由创新。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需要拟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查找尽可能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当然;上课时先展示学习任务——有些老师称之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告诉学生资源的路径(如有条件上互联网,可让学生在限定的网站范围内查找信息,但要注意学生上网时容易迷失方向或偏离主题)。学生可以从教师、多媒体网络资源那里收集到一定的信息,提出一些理由,把以往直接讲授的内容转变为理由形式,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及某些辅助材料或某些软件的帮助系统,围绕这些理由寻求解决理由的途径。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变大班教学的劣势为优势,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充分调动计算机基础好的同学有秩序地协助基础稍差的同学,然后回答理由,教师最后做出必要的总结和补充。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共同完成。
在实训课中,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操作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快跟上,总有一些学生会落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指导每一个学生,一名教师是做不到的。于是,我就起用操作比较好的学生充当老师,让他们一个对一个的教。在“教”与“学”的过程,好的学生掌握的更加牢固,而那些操作不理想的学生在同学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能理解的讲解方式下(学生们学习的策略有的教师也无法理解和掌握),操作也都一一跟上来。学生用自己的学习策略掌握操作,接受的并不比教师指导慢。
这种合作互助式学习,不仅能让学生都参与学习,并且能让学生将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使学生们在讲与学中发现更好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在习题课上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我鼓励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时,也采用辩论的方式。程序设计课,我只讲大体的设计思路,具体程序由学习小组或个人完成。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深思、讨论,我在教室安放两到三台电脑,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结果在机器上调试,并且引进竞争机制,先考虑出来的学生或小组有权先使用机器,这样不仅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高了,并且每个学生都想在电脑前一展身手,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笔者曾尝试抛锚式教学,整个步骤如下:引导——布置任务、提出理由,自主——自学、答疑,协作——讨论、咨询。
笔者对不同班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上同样的知识内容课:一个班采用传统计算机教学策略,教师演示讲解知识点和操作过程,并让几个学生演示他们的做法;另一个班则让全班选举出“学生顾问”,上课时先花几分钟时间提出与这节课知识点有关的理由交由全体学生深思预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回答这些理由,并鼓励非“顾问”学生演示过程。对于某些不完整或较难的理由,则由全体学生向“学生顾问”提出这些理由或自身的疑难理由。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补充学生的不足。例如,我在上“画图软件使用”这节课时,我先展示一张往届同学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介绍分析这幅作品采用了哪些工具,让学生讨论研究回答,接着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自行设计构思,并鼓励学生超越原来的样画。结果在作画过程中,一位学生向“学生顾问”提出一个理由:能否将背景改成其它颜色?这位“学生顾问”恰好没有碰到这种理由,虽然他用“画图”作过几张得意之作,但从没考虑到这个理由。我就让全班讨论这个理由,理由很快得到解决。我又进一步提问:“能否将背景改为透明?”,进而讨论到软件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一种教学策略,将大部分的知识点交给学生自己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基础差的学生能从其他同学那儿通过交流协作获得知识,基础好的同学又不至于觉得重复学习无聊,而是从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思维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对照,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部分同学能从以往的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地有目的的学习,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注重的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主要是属于显性知识的范畴,而隐性知识的形成更多的是靠学习者本身,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怎样、从哪里获取知识,这将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隐性知识的形成。
目前我们的素质教育正逐渐步入新的轨道,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传统的单纯的显性知识教育中解脱出来,也让学生从以往单纯的识记学习中解脱出来,从学习“临摹画”走向学习“抽象画”,把隐性知识汇入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协作性,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潜能得以更好地发挥,让新世纪拥有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