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很多,如果不分轻重缓急,那一定会忙得晕头转向。所以,解决问题必须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找到关键问题或突出问题,集中精力和资源去解决。
“抓大放小”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第一,在一家企业(或一个项目、部门等)的多个问题中抓关键的问题。第二,对同一问题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分析,抓关键的方面或角度;根据“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理,“抓大放小”也可称为“抓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方面”。
问题管理中常用下列三种方法来评估和解决关键问题:
一、用“四分法”评估和解决关键问题
“四分法”是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的高低,把问题分为四类(见表1)。A类和B类属于关键问题,C类和D类不属于关键问题。
A类问题要尽快调动资源,全力解决。B类问题也要重视,但不必急于求成,可以反复讨论、从容研究。C类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通过加班、替代等方式解决,即使解决不了,损失也不大或只有局部的影响。D类问题中的假问题应当用挖掘问题的方法来识别,上级眼中下级应自行解决的问题有点像古人所说的“皇帝不急太监急”,下级认为的“大问题”可能是上级认为的“小问题”,这需要通过分级、分层界定关键问题来解决,上级认为的“小问题”应该授权下级解决。也就是说,“抓大放小”中的“放小”并不是对小问题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分级、分层界定关键问题的前提下,把真正的小问题授权给下级来解决。
二、按问题严重程度评估和解决关键问题
企业经常会按部门或按职能对问题进行分类,如人力资源问题、财务问题、营销问题、生产问题、技术问题等,这样对问题分类往往会掩盖问题的内在联系和交叉性,不利于跨部门、跨专业解决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把问题分为表2中的四类。
对于关键问题或突出问题,需要企业高层领导足够重视、下决心,并反复研究、群策群力,组织精兵强将重点攻关。对于显性问题,可按分工和职责权限分头解决。对于隐性问题,应当用挖掘问题的方法,使其暴露出来,再评估其属性和特征,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
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管理人员或员工容易走入误区,很多人经常盯着难以解决的问题焦虑和纠结不已,结果是陷入发牢骚、抱怨别人、抱怨社会的误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问题管理中强调,不要盯着难以解决的问题空发牢骚,总是有些问题能够改进、可以解决,值得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并赢得上司的赏识。
三、把例外问题作为关键问题,让例外问题不再例外
汉代有一位名叫丙吉的宰相,有一次,他外出巡视,遇到一宗杀人的案件,他没有理会。后来,看见一头牛在路边不断地喘息,他立即停下来,刨根问底,仔细询问。随从的人觉得很奇怪,问为什么人命关天的事情你不理会,却如此关心牛的喘息。丙吉说,杀人的事自有地方官吏按常规程序处理,不必我去过问;而牛喘息属于例外问题,可能是发生了牛瘟或者是其他的有关民生疾苦的问题,这些事情地方官吏往往不会注意,因此我要查问清楚。
按照问题出现的频率,可以把问题分为常规问题和例外问题两类。常规问题是本企业反复发生或发生次数较多的问题,企业对这类问题已经有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例外问题是本企业没有发生过或很少发生的问题,解决例外问题的措施有两种:
(1)本企业的例外问题,可能是领先企业已经遇到过的问题,查阅资料文献,或向资深专业人士咨询,借鉴别的企业的有效经验是解决本企业例外问题的捷径。
(2)如果本企业的问题特殊,无法套用别的企业经验,或者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外部的经验,那么只能自己研究解决方案,或者组织动员企业内部资源来解决问题。
管理者应当把常规问题授权给下属解决,把例外问题作为关键问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解决。更重要的是,要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把例外问题常规化,使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有章可循、不再是例外问题。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