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人员作为单位的利益守卫者,天然的定位会经常导致与业务的同事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如下的案例想必您不会陌生,这也是小荟亲身经历的。
负责费用审核的同事发现销售代表处的某些单据不合规,给退了回去,对方的电话马上过来了,声音大的大家都能听得到,“你要搞清楚,你们轻松的坐在办公室里,是我们辛辛苦苦的在一线一单单的去跑,去挣钱养活你们的”,同事还没回话对方就挂了,这事一下子在内部就炸窝了。
同事们愤愤不平的说,“你养活我们?好大的口气,也不看看才几单成交”。
同事A建议说,这事写下来发给他们**,让他们**去处理。
同事B建议说,等会电话打回去,骂对方一顿,明明不对还这么嚣张。
同事C建议说,你先冷静下,这事常见,按既定流程走,淡下去吧。
上面的情境你是否眼熟呢?是否经常有类似的情况在你单位发生?是否就只有上面那几个解决的办法?
问题是,实质问题解决了吗?会得到什么后果?
一、这些反应是正常的
对于大多数财会人来说,我们是不希望产生冲突的,是希望业务按流程一步步进行的,因此设置了很多的规则,也提前去做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希望把风险控制在前端。可事实不是按设定的套路走的。
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么是对方心情不好,要么是一连串事情的累加后的爆发,要么是对财会工作的不认同等等,总之是突然就爆发了,毫无预兆的爆发了,矛盾已经摆在桌面了,就看怎么解了。
对于我们本能的心理反应来说,一遇到冲突,被骂了,直接反应就是骂回去,不能让自己被侮辱;或者是解释一下,没准是对方不理解呢;或者是先不说,等对方反省平静后再提。也不能说这些措施没效果,但肯定是不会像我们预想的那么发生的。
二、这样做让事情圆满解决
首先是寻求确认问题的实质,有时候人表述出来的表面信息和实质的需求是两回事,所以需要静心分析。比如上面的案例就是票据的不合规,销售代表表述的是对他们辛苦工作的不理解,只有这样分析之后才能得知真实诉求,因为人总是希望自己具备话语权的。
接下来就是需要用一套话语术,稳住对方,拉回到问题的实质,提出解决方案。对于暴怒的人来说,如何让对方更愤怒呢,肯定是直接反驳对方了,从辩论上升到争吵;那如何平复呢,就是反着来了,用同理心的方式来赞同对方,我们可以说“我很理解您的诉求,如果我在你的位置,也会很生气的。”
之后则是拉回到问题的讨论上来,“确实营销工作很辛苦,面对各种情况,给单位拉单子”,在肯定对方工作后,开始寻求双方诉求交集,“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在为单位做服务,就说单据审核事项吧,每年都要迎接税务部门的检查,一旦不合规就会被处罚,所以我们必须把好这道关”。
最后则是提供解决方案,不是单纯的说“不”,而是找到“行”的办法。仍旧以上面的案例为例,“您这份单据是因为某某方面的原因不合规,我建议您可以按下面的方式来弥补,去原单位换新票据需要注意XXX等方面、某些费用开一起避免出现XXX等情况”,或者“这是新出现的情况我来协调财务和业务一起出一个解决方案。”由于聚焦在事情的本身处理上,而非个人情绪或人身攻击上,对于职场人来说,不难判断出解决事情的态度来。
当然如果遇到不识相的一味的人身攻击,财会人员也不能一味忍让,冷静严肃的提出“你提到的这些,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说,不过这不是讨论重点,我们还是来一起研究一下问题的解决方案吧。”仍旧往业务的解决方案方向上引导。
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也让人跳。同样的事情就看怎么去妥善处理了,这些事情也反应出来财会人员对工作理解的深度,是否把服务作为自己职能的一部分了,而非单纯的认为就是聚焦监督。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