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财务 财务会计 文章
从“品牌匠心”的角度谈转型:人心不变,则无转型

近几年,中国来到了转型的分水岭,全国从政府到企业和个人都遇到了不少问题,转型迫在眉睫。处于复兴的最后一公里的中国,能不能“善终”仍是未知数。2016年,“匠心”是年度高频词,各行业领域都在反复不断弘扬“匠人与匠心”的品格,《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片更是火爆网络,表面看是全民对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的好奇,实则是对“择一事终一生”修身哲学的赞叹。国内资深品牌战略家、中国声浪传播学创始人、“不在城市”发起者李泊霆先生从品牌匠心的角度谈转型,在他看来,转型离不开人心。  

转型的突破在于人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积淀了很多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最近城市雾霾污染问题愈趋严重。但最大的破坏是人心。经济发展让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富足,我们开始以财富为价值唯一评判标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家里父母忙着赚钱,顾不上陪孩子,一个人从小没有在家里链接上温暖(爱与被爱),长大后也不可能给别人温暖。教育偏离育人之本,教出了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上学目的仅是为了发财或升官,此外再不敢追求其他。例如前阵子网易新闻报道的北大著名教授讲《鲁迅作品选读》,却无人听课,竟是因为课程和高考无关。企业唯利是图,产品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伪劣。政府官员不以为民服务为己任,而是算计着提高账面政绩来晋升,贪污腐败者屡见不鲜。  

从根本上来讲,中国说要转型,无论是营销FromEMKT.com.cn模式的变革,还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根本都离不开人,人是推动转型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改变要从人心开始,人心变了,少点贪婪,格局和价值观提升了,所有的一切都会跟着改变;而人心不改变,所有的转型有可能仅仅表面功夫,得不到实质的变化。如李嘉诚所说:‘贫穷不一定是缺乏金钱,心灵的贫穷更加可怕。”  

转型的关键在于文化:以文化来滋养人心  

当今社会,尽管科技不断进步,物质日益丰富,但文化却从没跟上时代的步伐。“五四”扫旧运动后文化根基已松,之后文化大革命更是彻底地断绝了中国文化。而大革命后,就迎来了1978年改革开放,人人都前仆后继涌进经济复苏的潮水中,文化的断层一直留在了那里。再后来就是互联网时代,大家陷入学习热潮,但只是功利性的知识技能型学习,无暇关注文化沉淀。人们依旧沦于浮躁,混沌生活。李泊霆认为,转型的关键就在于回归文化,让文化润养人心,让人心回归温暖与平静。  

“近几年,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始终在倡导文化复兴,国学的思潮逐步蔓延,上至中央电视台下到城市地铁沿线,文化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与此同时,民间弘扬传统文化的团体机构亦如雨后春笋般开始萌生,传统节日被法定化,譬如将清明节明确规定为节假日,这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表现。各种力量的聚合,实际上就是要促使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呼唤“匠心精神”,让人从心里慢下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李泊霆直言,如果没有文化的深耕厚积,人们为利欲所驱,是很难慢下来的。倘若不能慢下来,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匠人和匠心企业。  

“就像我心目中的匠心企业——北京同仁堂一样,300年了,一直坚守着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料’,从来不曾浮躁过,这便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一。另外一家我很欣赏的匠心企业——鼎泰丰小笼包,它虽名满天下,在全球却只有区区几十家店。相对于麦当劳来讲简直九牛一毛,而大多数店面,顾客都要排队一小时才能品尝到美食。他们不贪心做大,始终严格控制品质,对细节的控制几近苛刻。譬如面皮直径要达到6.5cm的标准尺寸、成形的小笼包总重量要准确达成21g、面皮必须要折成18褶以上。可以说不论同仁堂还是鼎泰丰,对品质的坚守彻底征服了消费者的心,成就了无声崇拜的卓越品牌,追溯其背后的根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华为任正非也说过‘世界上的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世界那么大,你在哪里,在深海还是浅海?只有沉下来进入深海,内在的东西够深,才能掀得起浪,经得起风雨。”  

企业转型:洞察人心,于原点处沉淀企业文化  

事实上,当企业家一直在不遗余力探索经营奥秘时,走在前沿的企业正沉下心用品牌匠心来经营企业,因为他们深信,品牌的使命应该是传递生命的气息与美好,只有经营好品牌,企业盈利才能水到渠成。  

“索尼之所以能够在60多年前从一个小公司转型成为国际化品牌,离不开创始人盛田昭夫的核心思维——品牌优先,不做低附加值的产品,永远都改善产品,而绝对不放弃品牌价值。可见,企业要想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首先在于有一个正确而夯实的原点。任何一家企业,如果他们的原点错了,企业沦为纯粹赚钱的工具,其存在仅为满足私利,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有价值了。但凡有成就的企业,其真正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大众服务,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企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诸如华为、同仁堂、华润三九、老干妈、腾讯等。记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如果做生意只是为了赚钱,这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是一种侮辱。’他建议,要做就做一家有社会责任和社会目标驱动的公司。”李泊霆如是说。  

“现如今,随着营销模式的多样化与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企业在选择营销方式时,盲目跟风,东施效颦,不但达不到预期的营销效果,反而得不偿失。就像小米做互联网手机成功了,很多投机者开始跟风,比如大可乐手机、IUNI、NUBIA、ZUK手机等,最后不是一败涂地,就是苟延残喘。前几年王老吉刚成功时,很多凉茶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像邓老凉茶、潘高寿凉茶等,现在在市场上也难觅身影了。”李泊霆认为,在这个浮躁的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首先要理清思路,需重构企业的原点战略。社会越是浮躁,企业越应沉下心,踏踏实实做好品牌,打造好产品和服务,不在攀比中盲目求大、求快,而是要精益求精。  

李泊霆谈到:“品牌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想要再增长会有相当难度,此时应该主动调低音量,于无声处反思内在,在觉醒中回归原点,谋定新图景。国家和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过程,就是在对“原点”的进行重新梳理,谋定新生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转型就是进入声浪传播理论的“无声区”,需要重新定位、重构组织、重构文化、重新发声,更重要的是重新倾听消费者。这些都要付出时间和金钱的成本,所以阵痛是难免的。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幻,真正笑到最后的还是那些能静下心来洞察人性、时时不离原点的企业。”  

现代企业文化之“不在城市”  

李泊霆人到中年,有一天突然觉得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发现当前快速浮躁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为探寻自己的心,他到台湾、韩国、日本等多地游学,参访知名企业。他始终坚信,只有懂得向别人学习,才有可能超越别人,找回自己。  

谈起游学经历,李泊霆说到:“游学走访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或许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些杰出人物会有那么多奇思妙想,为什么一些品牌可以不断变革创新、走在时代前列?台湾的人文气息和日本的匠心工艺给我带来诸多启示。回国后,我结合游学感受,重新梳理了声浪的文化体系,提出了‘不在城市’理念,以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安然。不在城市倡导沉下心来,让内心与美好重新链接;不浮躁,踏实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在宁静中倾听内心,发现自我,让心灵重归温暖、平静、放松和喜悦。”  

李泊霆不断地充实“不在城市”文化,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与工作中来。“值得欣喜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奥托•夏默博士对学习型组织研究试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学习理论——U型理论。这个理论的特点与‘不在城市’理念非常相似,U型理论是教给我们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的一种理论,这也是‘不在城市’的关键。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讲,也是倡导匠心精神,这引领着我对声浪理论的不断沉淀与探索,我的第二部声浪理论拙作《声浪传播——互联网+品牌新思维》不仅是品牌战略的可实战操作模型,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终极愿景。我认为,一个品牌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做品牌其实就是经营人心,让与消费者相关的所有接触点越来越深入人心,直至口口相传,最终到达无声崇拜。新书发行一周年,得到很多读者尤其是企业家的认同,我深感荣幸。从声浪理论的提出到现在,已历经10年,但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许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实践并完善它。”  

对于转型,李泊霆的“不在城市”理念提倡先慢下来。而“慢”字,并非贪图安逸与舒适,而是为了更高品质与更大突破,因为心浮气躁很难成就工匠级的顶尖企业。  

“我接触过的一些大企业,很多都是在一种非理智的怪圈里徘徊,在营销上用尽手段,而不去找真正的方向,更有甚者,因为浮躁,企业目标不仅没达成,毛病反倒积压一大堆。回归到个人,拿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人都羡慕网红,我也接触过一些网红,从芙蓉姐姐到凤姐、呛口小辣椒再到papi酱、吴晓波、罗胖子等,网红的成名大多数是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有极少数可以成为恒星。为什么就出现‘网红流星化现象'?最根本原因是网红缺失文化内涵,没有内在文化的网红只能是一时的噱头,无法沉淀下来成为品牌。”  

李泊霆最后说:“在转型时期提出的无论是匠心时代还是文化回归,都是对破坏了的人心的修复和滋养。很多人对于转型使国家经济放缓、企业生存困难表示担忧,而我个人的理解是,转型是必须的,不转型是必死无疑。只要转型的方向没错,它的结果一定是好的。逆境更是成长的机会,是一种提醒,帮助我们获取更大的能力迎接新挑战。以前跑得太快了,慢一点才是正常的,慢一点才会冷静,慢一点才会健康和谐。”  

总而言之,转型必然要经历阵痛,但阵痛只是暂时的,只要慢下来坚持从人心上进行彻底地转型,企业、国家、环境都会焕然新生,完成中国复兴完美的最后一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39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