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新人如何快速上手开展工作?
产品新人工作指南,看这一篇就够了。
做为新人,初入职场你是否会有些紧张,万千头绪,不知道从哪开始上手?
做为新人,正式开始实践做产品,你是否感觉学到的理论很难应用?
做为新人,你是否感觉要做一个牛逼的产品出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其实不仅仅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新人会这样,任何一个岗位的新人在进入新的环境、新的氛围、新的团队的时候,都难免会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切入到正式的工作当中去,甚至会千头万绪,手忙脚乱的,生怕会做错什么。哪怕你事先准备的再充分,进入新的职场环境也会因为些许的紧张,而不知道如何开始上手工作。这是正常的,这也是新人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等你成长为老人了,对产品经理的工作得心应手了,你就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对于新人来讲,第一个星期,或者说前三天的适应非常重要,若要想打开局面,三天已经能对你的能力说明一些问题了。某种程度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对产品经理的一种要求,有的时候,一个人是否聪明灵活,从前几天的表现就能够看出来了。因为做事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旁观者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如果你在投身产品经理工作之前,有过几段产品助理的实习经验,就能大大帮助你去适应新的环境。另外,抛开紧张的因素,从技能、做事方法、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角度,也有一些窍门能让你快速上手开展工作。
1、让你熟悉产品的时候,真的只是“熟悉产品”吗?
很多产品新人进入职场以后,上级一般都会让你先熟悉一下现有产品,会带你认识一圈周边的同事,顺带跟你说哪些是业务部门的同事,也要熟悉一下现有业务。很多小伙伴就会开始熟悉产品,下载APP开始乱点一通熟悉产品的功能,找同事要后台管理系统的账号看一下现有的管理功能和数据,找同事要统计系统的账号看一下产品的访问数据等等,这些围绕产品功能做的相应体验是必要的,这里没有毛病,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
体验完产品之后你有没有产出?书本上或者线下产品分享交流的活动上,产品经理相关的培训课程里,是不是都告诉过你,有一种东西叫“竞品分析报告”,就是你看完竞品之后,从各个角度对竞品进行分析。那事实上,你作为新人入职的时候,对现有产品的使用完全是陌生的,等于说你在不知道设计逻辑情况下一种小白式的体验,如果你能参照竞品分析报告那样,在熟悉完产品之后,产出一份“产品体验报告”,是不是能体现出你工作上的用心?这个时候,不管你写的好不好,仔细不仔细,都不是太重要,可能某些程度上会体现出你分析能力不足,但上级看到你的报告肯定还是会赞赏的,也会体谅你现在对业务逻辑还不熟悉,而且是个新人,分析不到位也正常,但起码工作态度和专业度让上级看到了。反正我是直接要求入职的新人写这个体验报告的。
仅熟悉产品够不够,要不要去了解下产品所在的行业?任何产品、业务都有所在行业的属性,例如电商类产品在电商行业内就分很多种,B2C、B2B、C2B等等,同一个行业下每种模式千差万别,你在了解现有产品功能,了解公司业务模式后,还得去了解下行业的相关发展情况,要弄清楚行业内有多少种模式,每种模式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现有产品属于哪种模式,这种模式行业内都有哪些竞品,它们的发展情况怎样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你去熟悉的,这样你才能对现有产品有一个全貌的了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快速跟上其他同事开会、讨论、脑暴的节奏,这样也会对你适应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2、学到的产品经理相关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当中?
这个问题的产生其实和中国的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把很多人培养成了只会学习应付考试,但不会实践应用的人。这其实就和大学里面学的知识到了工作当中,很多都应用不上的道理差不多,所以不用那么惊慌失措,只不过稍有差别的地方在于,你所学习的产品经理知识本身已经是别人在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了,那为什么还是会无法很好的套用上的?都要求标准的产品研发流程,怎么接触到的好像不那么正规?
1)学会消化吸收。前人在总结做产品经理经验的时候,很多都会带着明显的行业色彩或者工作属性,比如前台产品经理更注重体验,后台产品经理更注重逻辑,中台产品经理更注重框架结构,不同工作属性的人总结出来的东西,在应用场景上是不一样的,除非你现有的工作刚好和对方是一致的,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所以你学习了网上或者书本上的知识后,得消化一下,要转化到自身所在的工作场景下,才能很好的去应用。
2)学会灵活应用。能出来分享或者著书立说的产品经理,必然有着比较光鲜的背景,也有着大公司的工作经历。而往往能拿出来分享的,必然是一些比较标准化的做法、流程和经验,这些标准化的知识很多时候也是有应用场景要求的,比如大公司内部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划分很细致,所以他们的产品研发流程可以很全面、很细致的到每一个环境。但到了小公司就不一样了,很多事情都是产品经理一肩挑,没有诸如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用户研究等等环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要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把合适的部分借鉴过来,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3)学会批判应用。不是所有人的分享都是正确的,每个人的工作环境、团队协同模式、业务场景都不太一样,自然总结出来的方法也不太一样,并不一定就适合你,生搬硬套的拿过来用反而非常的别扭,或者不合逻辑。况且还有的人分享的知识是错误的,可能是因为自身分析的不到位,导致所看到的东西比较片面。所以要批判,要辨别哪些知识是正确的,哪些知识是能用的。
3、刚当产品经理没多久就开始加班,好像有点苦逼?
真正开始做产品经理了,反倒觉得产品经理好像没有外面讲的那么光鲜,感觉好像每天都在打杂,感觉做每件事都没有那么顺心,感觉同事之间都好难沟通,感觉要做个牛逼的产品出来并没有那么的容易?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岗位都是这样的,不只是产品经理,只不过让你觉得苦逼的原因,是因为你在外面听那些大牛分享的时候,他们讲的太光鲜亮丽,讲的太有成就感了。但毕竟大牛只有那么几个啊,大部分产品经理都没有成为大牛,为什么呢?
你得意识到产品经理本身是个普通的岗位。虽然是个带着“经理”字样的貌似管理的岗位,但是却没有“经理”的管理职责,不过要背负“经理”该负的责任,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产品经理就是背锅侠,产品上出了什么问题,最终背锅的基本上都是产品经理。它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岗位,这岗位一旦普通了,刚开始的新人阶段都是比较苦逼的,你要做的就是“熬成婆”,熬出来就好了,等你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就不苦逼了。
你也得意识到产品经理的岗位特殊性。这个岗位的职责里面有一部分是要做各个岗位之间的“润滑剂”,也就是要和产品研发流程上的所有岗位都有协作的关系,并且还要和业务部门的同事对接,因此你接触的人是很多的,这对一个新人刚开始的适应可能是一个挑战,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个岗位特别的锻炼人,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可以和销售岗位比拼一下。也是很多转岗过来的小伙伴有时候会想转回去的原因,原来的岗位只专注的干一件事啊,产品经理要干的事太多了,哈哈。
加不加班取决你自己的能力,能力好了自然做事效率就高,每天的工作任务能超前完成了,为什么还要加班?还有就是态度的问题,作为新人,能力不足是必然的,能力不足了还不学习,还不奋发向上?那就是工作态度有问题了,别说你下班回去在家也能学习,还不如留在公司多向上级请教,多和其他同事交流,这样学习才快。
作为产品新人,对新的工作有点紧张,对工作内容有点手足无措是正常的,不要太过在意,只要你自己肯下功夫,新人阶段困难能很快克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其实也是对产品经理从业人员的要求,不能快速适应环境,不能快速适应工作节奏,不能快速上手开展工作的,必然会被这个岗位所淘汰。
在参加工作之前实习过的小伙伴,或者已经有过工作经验的小伙伴,肯定都非常清楚一点,那就是能否把某项工作做好,除了工作本身的难易程度之外,自身有没有兴趣去做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工作和生活差不多,一旦你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了,你会投入比较大的精力去关注这件事,去把这件事做好,肯定会比自己不感兴趣的事项所投入的注意力多。正因为这样,新人在进入职场之后,对工作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工作就是工作,往往具体的工作任务在新人阶段是分配式的,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更多时候得靠自身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兴趣度来支撑。
在投身产品经理岗位之前,很多小伙伴会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产品经理的实际工作内容,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很有可能你了解到的一面都是这个岗位好的一面,而比较苦逼的一面可能人家压根就没和你提过,最坏的结果就是“自己选择的岗位,含泪也要坚持下去”。其实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本身就比较有趣,深入进去或许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对于新人来讲,贵在坚持,那从哪些方面着手能比较有效的让新人对工作产生兴趣呢?
4、给产品新人的一些建议
1)深入了解行业和产品,去发现产品的发展空间
进入职场后在熟悉产品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去熟悉行业。如果自身对这个行业本来就感兴趣,恭喜你,你可能入对行了;如果自身进入公司后发现对这个行业提不起兴趣,这时候光熟悉行业就不够了,你得去深入了解这个行业,找寻目前行业里存在的痛点,分析为什么现有的产品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去思考可行性的方案。亦或通过公开的数据去看当前行业的市场空间,对比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分析竞争对手的发展现状,去发现差异化的核心功能点,以此来建立你自己对这个行业和产品的信心。
对于新人来说,最怕的事情就是看到天花板。很多小伙伴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很容易就觉得现有产品已经很完善了,好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了,然后就会垂头丧气,好像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殊不知发挥的空间都是要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靠别人施舍。现成明摆着的机会,别人早做了,何必等你入职呢?机会都是要靠自己去挖掘的。有句话说的好:机会往往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一定要做到对行业、对竞品的知彼知己,才能在合适的时机发现好的切入点。
另外就是要看到现有产品的不足,公司招你进去必然是有目的性的,任何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要你去解决、完善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你能出成绩的地方。你要去了解当下业务上的核心诉求,多找业务部门的同事沟通;找产品同事了解当下产品还存在哪些问题,现有的计划是怎样的,从中你去发现自身的机会点。业务有诉求,产品有不足,两者的切合点就是最急切要去实现的。
2)在薪资和个人成长的抉择上,多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
实在没办法建立起兴趣的,只能建议你换行业换产品了,这时候个人成长和成就感是要重点考虑的。一次不成功的入职经历没什么,连续几次都遇不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工作内容,很可能就会让你失去对产品经理岗位的兴趣。前面的几年收入不重要,更多的是要自身的学习成长,不要为了薪资坚持,也不要为了薪资而换不喜欢的工作,为了薪资苦熬2-3年之后,出来发现 很难找到能进阶的工作了,原因就是能力上没有成长起来,或者工作习惯没有养成好、工作激情被消磨掉了、工作方式被固化了。
有了一次经历之后,你大概就能知道自己所想要的产品工作是怎样的,这时候“入对行,跟对人”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己对行业内容是否感兴趣,产品的模式是否有可以做的空间是重要考虑因素。在面试的时候,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条件去简单判断,未来的可能上级是否能给你的成长带来帮助。这样你入职之后,有适应新环境的方式方法,有愿意指导你的上级,有你自己喜欢的行业,不做好都难,除非你自己不上进。
不过换工作这件事对于产品新人来讲一定要慎重,一是换了不一定就能找到更好的,二是坚持有可能会让你看到曙光,三是个人努力程度有时候能弥补兴趣缺失所带来的抵触。总之,不要轻易的换,换了就换到位,让自己能有两三年的成长期。
3)面对挑战时一定要敢于直面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作为产品经理,肯定首当其冲的会接触到各种挑战。业务上的快速变化,让你在工作当中可能应接不暇;团队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让你在协作的过程中经常面对不确定性;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你在设计的时候要与时俱进;竞争氛围的浓厚,让你不得不考虑差异化的出路。这些还只是比较常见的挑战,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把自己的意志磨炼到两个字的程度,那就是“耐操”,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自坚持正确的做事方法,把产品做好是产品经理的唯一出路。
如果你本身就是个喜欢挑战的人,那么恭喜你,你本来就适合这个岗位。要是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作为新人除了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外,还要有敢于直面挑战的魄力。互联网的竞争环境一直在变化,从功能到体验,从体验到服务,从功能+体验+服务到场景,场景之后的未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换,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能选择当产品经理的人,一般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只要这颗心不被困难吓倒,就有强大起来的那一刻。
很多时候,入职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发现自己到底有没有“入对行,跟对人”,对了就皆大欢喜,错了也不用气馁,只要你自己肯努力,也还是能做出来的,最怕的就是自怨自艾。现在网络上的产品经理相关学习资料那么多,行业介绍信息也很多,还可以买书自己学习,然后理论结合实际,一点点的去摸索成长,最终也能做的不错,毕竟早期的产品经理,既没有学习资料,也没有人指导,不照样成长为大牛了嘛。现在的产品经理学习环境已经很好了,有资料,有线下交流,还有培训班,没道理学不好。
在渡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和迷惘期之后,产品新人们可能就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哈哈。其实每个阶段都会遇到相应的问题,只要你自己学会灵活应对了,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这是产品新人如何快速上手开展工作的完结篇,本篇主要讲解产品新人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
5、被分配了边缘性的工作内容怎么办?
给你分配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做的,或者不是核心业务,该如何面对?
作为新人刚适应工作环境和团队,很有可能一开始给你的不是核心业务或者都是一些打杂性的任务,如做个功能培训,写个用户指导手册,整理整理帮助中心,整理客服那边常见的一些问题,和业务部门对接,帮着写写文档,跟着开会做做会议纪要等等,很多琐碎的事情会先交到新人的手上。
这时候千万不要气馁,新人从打杂做起也还算比较正常,这些工作也确实需要有人去做,正好你的经验又不足,不放心让你涉足核心业务是正常的。你大可踏踏实实的把这些活干完,而且要做的漂漂亮亮的,让上级看到你的工作态度,看到你的细致认真,很快就能开始做功能需求。因为这些琐事是相对有限的,你一直拖不去做,就越觉得事情多。但如果你来一件就能做好一件,我就不相信上级能一直派出任务来。
6、团队融入不进去怎么办?
团队融入困难,感觉每个人都不爱搭理你,都不怎么好沟通,怎么办?
你首先得找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有没有做出什么让团队觉得你这个不好沟通或者不合群的举动?排除掉所有自身问题后,可以私底下找几个同事坦诚的聊一下,为什么大家都不接纳你,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一定要真诚,这样别人才愿意说实话,很有可能到这个环节,就能找出问题所在了。还不行的再找自己的上级深入沟通一次,听听他是怎么评价你的,到这肯定就能找到问题了。然后针对问题去改变自己,团队融入很重要,适当的改变自己是值得的,再说作为产品新人,你没有什么资本去坚持什么的。
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在日常沟通过程中,在意识形态、认知水平上尽量先达成一致,再去交流。比如你和一个不怎么熟悉互联网玩法的业务部门同事讲专业术语,满嘴跑火车式的去显摆你的专业,人家爱搭理你才怪,千万不要卖弄,从网上学来的,从书本上看来的那点东西经不起炫耀。
7、业务部门太强势怎么办?
业务部门提需求非常强势,是他们不懂互联网还是自己不懂业务?
确实有这样的业务人员,仗着自己对业务的把控能力,很强势的要求产品功能要照着他说的去做,很有可能那只是他自己的片面理解,业务上他可能是专家,但转嫁到互联网上,很多时候都不是表现出来的那回事。这个时候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分析问题,本着双赢的态度,如分析业务如何结合互联网才能发挥最大化的效用,竞品都是怎么在玩的,当前的方案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等等。
另外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下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是什么,或者他们最看中互联网给业务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沟通的时候多结合这些点去探讨,更能达成一致。注意,是探讨,而不是直接过去质疑人家的方案,一定是商量性质,一次不成就两次,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你的理由。
8、老板提各种各样的需求怎么办?
好像整个产品都是老板的想法,接触不到用户怎么办?
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板有这个权利,所以不能直接回绝。老板是最希望产品做好的人,只要是从产品发展的角度出发,你的方案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我相信很多老板都会听的。切忌只找问题不给解决方案,你要是把问题抛回给老板了,那他还要你干嘛。况且老板可能是最熟悉业务的人,某些好的分析见解完全可以采用。
不要直接回绝老板的提议,要和他讲道理,要有理有据,听不进去道理的老板,也就没有追随的必要了,我相信大部分老板还是讲道理了,就看你们两谁能说服谁了。这种交流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展现你专业能力的机会,要让老板看到你的分析能力,你的专业见解,可能还会博得老板的信任。
9、产品有填不完的坑怎么办?
感觉现有的产品到处都是坑,填不完是怎样的体验?
问题多才有你的机会,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产品现有的问题越多,也是公司越需要你的时候,把这些问题都能很好的解决,自然你的能力就会被认可。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分得清主次,要会排优先级。把重要且紧急的问题先修复了,然后才是其他的。核心业务流程上的问题,会影响业务开展的,肯定要优先处理。比如电商产品,如果正向下单流程都有问题,影响订单成交量了,那肯定要优先解决。
不要被过多的产品问题打乱自己的阵脚,要冷静的去分析各个业务流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挑主要的优先解决,不要动不动就想着整个产品重新做一遍,其实你也没法保证重新做一遍就没有问题。
最后要给产品新人的建议就是,要培养自己理性、敏感、具有差异化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对任何阶段产品经理的要求。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