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没有办法管理时间的,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写在前面
李笑来的这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几年之前就已经读过,不过说来惭愧当初只是囫囵吞枣的翻了一遍,完全没有掌握其中的要领,当然就更谈不上学以致用。现在这是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翻的一本书,它让我改变了很多很多。如果让我给自己最好的朋友推荐一本书,我毫不犹豫的会选择这本。
书名: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李笑来
豆瓣评分:8.6分
个人推荐指数:☆☆☆☆☆(五星)
阅读说明
这本书不是时间管理书籍
本书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很多“时间管理技巧”并非无用,但往往由于使用者心智能力低下,甚至尚未开启心智,致使那些技巧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甚至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这本书不是成功学书籍
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式的书籍
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断需要安慰。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艰难的。只有坚强的人才能接受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有可能开始运用心智做出理性的决定。
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
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简单的,甚至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由自主忽视的地步。
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
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不值得读。
全书精华要点
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时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为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时间是一个问题,可是“管理”它却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人是没有办法管理时间的,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而什么是正确的或者更好的方式,什么事情真的值得去做,需要运用良好的心智才能尽可能准确的判断。若真的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那一瞬间,时间无须管理,它是你的朋友,陪你亦步亦趋走到最后的朋友。
读书笔记0.困境
“没时间了!”
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
时间不会服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
问题出在我们身上,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身上。
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
1.醒悟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分清主仆很重要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你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聪明人办傻事
心智可以发展,可以培养,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
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不知道技不压身
2.现实
●速成绝无可能
戒骄戒躁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交换才是硬道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本质上看一个字:换。
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
●完美永不存在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
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
生活本身就不完美
●未知永远存在
我们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
我们要承认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晓。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未知永远存在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
现实只能接受
3.管理
●估算时间
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
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时间。
●及时行动
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唯一的策略:现在就开始。
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回避困难。
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相对简单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
很多人实际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
坏习惯:专做简单的,回避困难的。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甚至连1%都不到。
●关注步骤
三思而行
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3个属性: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
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一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
●并行串行
串联并联
提高效率:原本只能串行完成的两个任务现在可以并行完成。
案例:烧水泡茶
●感知时间
学着做每天的“事件日志”
焦虑本身没有任何好处,只能带来负面影响。
●记录开销
感知时间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做了些什么。
第一组练习:
一、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昨天你都做了什么。
二、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前天你都做了什么。
三、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大前天你都做了什么。
第二组练习:
一、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周你都做了什么。
二、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个月你都做了什么。
三、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个季度你都做了什么。
四、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过去的一年里你都做了什么。
第三组练习:
一、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晚上回忆一下并记录当天你都做了什么。
二、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随时记录你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
●指定预算
养成好习惯:每天指定时间预算。
制作一个列表,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每个任务非常简单地标注“重要”和“不重要”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
就是看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确实有益。
有趣的事不见得有用啊!
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
事情的属性,请关注:真的重要的显得不重要的
●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
生活本身充满了意外,并且,总是意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有一些时候计划是没有必要的:
1)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2)无论计划简单还是复杂,缺乏切实的行动就注定会失败或者失效。
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列表
制作一个列表,往往会使自己做事井井有条,并保证自己不会没必要地浪费时间。
最好的列表工具是纸笔
列表没必要工整
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流程
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不会打电话”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一个人在梳理流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个中细节。
●预演
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才能够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
●验收
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
验收机制相当重要
学校对学生的验收机制:“考试”
4.学习
●效率本质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
千万不要拒绝学习
●基本途径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能力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获取知识的手段:体验、试错、观察、阅读。
精神的自由是谁也夺不走的
●主要手段
“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万事必有因果,但“因”、“果”之间关系未必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科学方法论
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恐惧,而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源自于我们害怕未知。
●经验局限
经验主义害死人
所有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经验主义。
“经验”在一定层面上是适用的,不能否定它的重要价值,但也必须认清“经验主义”的局限。
在这世界上确实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检索能力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反刍
在学习的时候,进展和时间的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平台期
5.思考
●勤于思考
独立思考
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
●思维陷阱
概念不清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
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现实往往就是复杂的粗暴的二分法:“好人”“坏人”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分析往往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双盲测试安慰剂效应
自证预言
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做的功课。
●相关命题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禁烟运动往往带来反效果
●举证责任
谁主张,谁举证
●案例局限
以偏概全
●对立论证
哪一个更合理,更现实就接受哪一个
●张冠李戴
注意是否偷换概念有无逻辑
●辨析感悟
反思能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之一
道理感悟
每个人都需要清楚的认识“道理”和“感悟”之间巨大的差异。
成功者在给他人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掩盖那些令他们追悔莫及的错误。
有些时候,“成功者”的经验没什么用。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有句话值得牢记: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
●克服恐惧
人人都会有恐惧
恐惧永远存在
●辅助工具
“XX”和“YY”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当脑子里闪出类似“要是。。。就好了”的念头时,要马上提醒自己“停”!
6.交流
●学会倾听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应该如何有效倾听。
倾听走神
人们只能听到自己想听到的,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倾听能力非常重要
在了解“应该做什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最不应该做的是什么”
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两个信息:“回顾”和“预期”。
“回顾”:说者刚刚都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分两类:事实和看法。
“预期”:讲者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
给予说者适当的反应,是听者为了有效倾听必须做的事情。
●说与不说
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出更多话的人;
赢得尊重攒人品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交流守则
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人或者集体
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心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
●正确复述
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说反馈机制。
你的意思是。。。。吗?
你的意思是。。。。我理解的对吗?
●勤于反思
我们需要反思,而且需要常常反思。
了解经验的局限
经验需要归纳,更需要经过演绎来论证。
做记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观察和阅读,是扩充有限的自我经验的最好手段。
类比思考几乎是跨越已知与未知之间鸿沟的唯一手段。
马上获得解答往往是不可能的。
7.应用
●兴趣
兴趣并不是很重要,至少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与其不停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痛苦
无论是谁,他的一生中都会充满各种各样的痛苦。
提醒自己:即使我再痛苦,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肯定还不是最痛苦的人。
●比较
比较就是一个坑,大坑。比较就是陷进。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
●运气
运气确实是存在的
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
所谓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
●人脉
所谓的人脉就算重要,也根本没他们说的那么重要。
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
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与人交往也是一种需要学习,而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技能。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
学会独善其身
●自卑
期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自卑不是缺点
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
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
●灵感
博学背后的真相是有意识的积累。
博闻强识
●鼓励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鼓励一个人是没有什么风险的
●效率
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
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
●节奏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
很多人幻想“速成”的方法
●物极必反
绝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自我证明
“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
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8.积累
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
积累复利
耐心则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
真爱的定义就是你心甘情愿地在另外一个人或者一些人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不计回报。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