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互联网 互联网运营 文章
如何进入深度工作,让工作更有效率

产品经理工作是一个很矛盾的情形,即需要深度思考产出好的方案,又会被不断的沟通被分散注意力。那么如何进行深度工作,产出高质量的方案、点子呢?

概述:产品经理工作是一个很矛盾的情形,即需要深度思考产出好的方案,又会被不断的沟通被分散注意力。周末看了《深度工作》的书,对自己挺有启发的,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和个人习惯有些改进。将读书笔记梳理了,摘取精华提炼出来。

本书主要目标在于认识深度工作。同时教会你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训练你的大脑,转变你的工作习惯,使其成为你的职业生活的核心。

一、深度工作是什么? 深度工作: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二、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1.有价值的 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下,有三种人将获得特别的优势: 高级技术工人:可以利用智能机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具有创造性的 超级明星:在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 所有者:有资本可以投入新科技、促成大重组的人

2.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成为赢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第一类和第二类人)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3.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注意力残留:转换任务之后处于注意力残留状态的人,在下一项任务中的表现通常很差而且残留量越大,表现越糟糕。 所以在工作中,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注意力残留,比如将自己一年中某一段时间专注执行某个事情。或者一天中,划分出需要深度工作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不要接受其他的打扰,比如不看手机,不看邮件。特长时间不转移注意力,完成单一困难任务,使注意力残留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使他在当前任务上的表现成果最优化。一小段深度工作时间至少是90分钟。 4.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最小阻力原则: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回到为何联结文化(开会、邮件回复的协同文化)会持久不衰的问题上,根据我们的原则,答案是因为这样更简单,免去了我们短期内对保持专注和做计划的忧虑,却牺牲了长期的满足感和真实价值的产出。最小阻力原则就驱使我们在深度工作愈发受到青睐的经济形势下流于浮浅工作。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当工作中没有明确目标时,围绕浮浅工作的表面忙碌会成为一种本能 5.有意义的 从神经学角度论证深度:增加深度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影响人脑这台复杂的机器,多种不同的神经学理论表明,此种影响将使你对工作生活的意义和满意度得到最大的提升 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深度:人类在深度沉浸于某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休闲时光则组织松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三、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准则1 工作要深入

1、选定你的人生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Mona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这种哲学通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形象的说,就是将自己关在小黑屋里苦思冥想。 双峰哲学的深度工作:这种哲学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在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像禁欲主义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在浮浅时间里,专注并非首要目标。比如某教授,将上半年用来教书,下半年用来写论文,保证每一段都很投入。 节奏哲学: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换言之,其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你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如:定下规则,每天早晨 5 点半起床工作。一直工作到 7 点半,做早餐,然后去上班,当日的论文写作任务已经完成。节奏日程安排者通过雷打不动的惯例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往往能够累积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长。 新闻记者哲学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他那本书。但这种随时投入的方式,需要经过相应训练。 小结:作者的哲学,类似介乎于记者哲学和节奏哲学之间:通常会在每周开始的时候制定计划,决定一周的哪些时候要深度工作,然后再在每天开始的时候根据需要调整决定

2、习惯化

养成一些固定的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这些习惯可能是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比如倒杯咖啡或水

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要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3、不要独自工作

恰当展开协作可以提升你在职业生活中深度工作的质量。

一些公司会设定交流的中枢,和独自一人思考的辐射区域。时常来到中枢区域与他人交流想法,同时也保留独立的辐射区域,可以在其中完成深度工作,处理偶遇的想法。

4、像经商一样执行深度工作

原则 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原则 2:抓住引领性指标:实现你的事情确定衡量的指标,如深度工作时间 原则 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原则 4:定期问责

5、图安逸

闲散并不一定要在假期里,也不一定就是放纵或是一种恶行。 原因: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图安逸的方式:

想要这种策略成功,你首先必须接受这种承诺,一旦工作日终了,就不能让任何职业相关的事情侵扰你的注意力,再小的也不可以。这其中尤其包括查看电子邮箱,以及浏览与工作相关的网站。上述两种情况下,即使短暂的工作侵扰也会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干扰流,持续长时间阻碍前文描述的屏蔽优势

首先我会再最后看一眼电子邮箱的收件箱,确保结束一天工作之前没有任何需要紧急回复的信息。接下来我会将头脑里或一天中随手记下的所有新任务转移到办公任务表中。

打开这些任务列表之后,我会迅速浏览每一个清单中的每一项任务,然后再查看一下日程表上之后几天的安排。这两个举动确保我不会忘记任何紧急的事情、重要的截止日期或是即将到来的预约。仪式的最后,我会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第二天的大概计划。一旦计划制定

完成,我会说:“停工完成”,我一天的工作思考时间就结束了。

准则2 拥抱无聊

碎片时间使用网络进行打发时间,这些行为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损害你抵抗分心事物的能力,使你在试图深度工作的时候更难集中注意力。

1、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设定网络时间段方法——“预先计划好你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我建议你在自己工作的电脑旁边放一个笔记本。在笔记本上,记录你下一次使用网络的时间。直到那个时间前,无论面对何种诱惑,都不能接触任何与网络相关的东西。 好处:训练自己重新获得自主权,拥抱无聊,在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里,不要使用碎片时间的使用手机,可以让自己进行思考

2、像罗斯福一样工作:“帮助你大大提高这一上限”

要求你在日常工作中,不时地像罗斯福一样发起冲锋。特别要找出一项优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务(即需要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估算出通常完成此类型任务需要的时间,然后设定一个硬性截止期限,留出的时间远远少于估算时间。如果可以的话,公开自己的这个截止期限——例如,告诉等待工程结束的人工程何时结束。如果不可以(或者是公开截止期限会使自己的工作陷入危险境地),那么就在手机上设一个倒计时,并确保在工作的时候无法忽略倒计时的存在。” 好处:1、反复训练,系统的提升自己的成就水平。2、每一次冲锋都是抵抗刺激的时候,让自己的抵抗力变强。

3、有成果的冥想

一周两到三次即可 “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开车、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因个人专业不同,这个难题可能是为一篇文章列提纲。如同佛教的打坐,你的注意力可能会涣散或停滞,但你必须不断的把它重新集中到当前的问题上。” 好处:“它通过迫使你抵抗分心,不断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定义明确的问题上,来增强你抵抗分心的心智。通过迫使你在一个问题上不断深入研究,助力专注能力的提升。” 注意:1、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2、组织你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是需要有一定架构的。不停的思考下一步 准则3 远离社交媒体

1、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在娱乐时间做更多的思考:主动思考,我应该如何过好我的一天。“为了特定的目标完成特定的活动,这将填满你的时间。” “体验到何为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准则4 摒弃浮浅

1、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规划

每天清晨规划好自己今天的事项,并且根据优先级的排列确认什么工作是需要深度工作才可以高效完成的。然后划定好自己每项工作时间。注意:需要预留出一些空余时间。刚开始预测可能会不准,通过自己多次尝试,你可以调整出最适合自己的时间。

2、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通过假设,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完成该项工作需要多久。用此来评估这个问题的深度。

3、像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一般一个人30%-50%会在浮浅工作中,如果工作中有太多的浮浅工作,那么需要你好好的谈一谈了。

4、5:30前结束工作

固定日程生产力,提升自己的效率 懂得拒绝浮浅工作:小心谨慎的控制浮浅,需要果断的拒绝。严格缩减浮浅工作,保持深度,在解放了时间的同时,保证我们创造的新价值也不会减少。

5、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收发电子邮件时,做更多的工作:如,询问式的电子邮件,正确处理这类问题的策略写清楚: 这条信息指向哪一个项目,成功完成项目的最有效流程(就产生的信息数量而言)是什么?回复清楚这个邮件可以减少邮件中邮件数量,同时“闭合”。避免邮件来来回回,降低效率 个人小结

个人小结: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对于工作来说是挺有意义的,看了本书后,对于自己潜移默化的一些习惯,有了些调整。毕竟做互联网,远离社交媒体是不可能。自己一些工作方式

制定自己的计划,长期的(2年),还有短期(每个月重点),每日计划。每日早上工作确认今天事项。下班时候,看下事项中有什么解决的,划掉。 划定深度工作的时间,给自己深度工作定好目标,集中效率的处理脑海中这一个目标,在这段时间里不碰手机,努力去克制自己。 解决掉这个目标后,可以放松下自己,清空上一个工作的意识残留,然后看看下一项工作是什么。再集中的投入 摒弃或拒绝无意义的会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176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