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思维其实有好多,随意摘几个:
1、结果导向
我说过好多次,运营的屁股是坐在公司的,为了公司的业绩目标、商业模式、竞争壁垒作为工作内容。
一件事情一定要有结果,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我们始终要为好结果而拼尽全力。
对于结果,必须是要可统计、可量化的,作为运营,应该对结果负责。
2、精细化
流量越来越贵,所以不要再盯着采买流量的活儿,精准用户比大流量筛选的性价比更高,当然,需要付出的工作量可能是买流量粗放打法的N倍,但对应的,转化用户的成本更低,用户生命周期也更长。
3、拆墙入内
有个段子,说是有两个老农,坐在一起议论皇帝吃什么。一个说,皇帝肯定是不用喝稀粥,顿顿吃干饭。另一个说,不只,不只,皇帝家里肯定有两口油锅,想吃油条就炸油条,想吃麻花就炸麻花。
你的策略和你的眼光相关,而大多数人的眼光之所以被限,是因为你的脑子里有面墙,这面墙可能是你过去经验凝结出的参照物,也可能是你臆想后的所谓的逻辑联系。
但很显然,你需要拆掉这些已有的思维定势,才能够去扭转现实。
譬如说,你看到很多游戏会跑到电信投点DNS劫持的小广告,广告里都是漂亮的小姐姐,于是似乎就得到了可观的点击量再去转化。
但是不是所有的产品走这个路数都可以成功呢?
并不是。
你会发现,能做这种策略的大多数是页游公司,点开就能玩的,而端游、手游用这种方式就很差。
那么端游、手游公司就不能使用这种策略,而要采用别的策略,而在策略选定时,又会回归到产品定位、精细化运营的模型里,循环往复。
既然今天聊到运营思维,那么我就要列一些清单了,你可以看看你具备了哪些,缺失哪些,再想办法去补足。
1、看到一个广告,你应该尝试会去分析广告面临的受众,渠道选择的可能原因和效果回收的情况。
2、看到一个活动,你应该想办法去拆解出它的目的、针对人群、预期目标、投入成本、奖品爆率模型等信息。
3、看到一个产品,你应该在使用完毕之后去分析他背后可能的商业价值、面对的用户群体、群体的使用场景,以及可能设置的付费点并去验证,同时提出改进点,并观察后续运营动作是否验证了改进点。
4、看到一列数据,你应该可以清楚的指出数据是否有波动,这种波动是否正常,可能由哪些原因带来了这些波动。
5、看到一篇关于运营效果的报导,你应该试图去分析它的内生逻辑是否足够支撑文章判断,在哪些点上可能没有尽到详尽调查的职责。
诸如此类。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