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工程 电子通信 文章
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立足于学生现状,遵循教育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生源的萎缩,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滑坡。很多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但同时,他们又精力充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富于创新精神。面对教学对象的变化,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是摆在每一位教学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
    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授课内容要求体现时代性,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一致。但是,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往往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3.教学模式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传统的理论与上机1:1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
    1.教学内容模块化
    为改变以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的弊端,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的是计算机教研室自编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立足于学生现状和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情况,把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基础篇、办公应用篇、网络应用篇和多媒体应用篇,每个模块都是采用真实的案例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
    2.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
    由于生源的萎缩,生源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滑坡。鉴于此,我校大胆进行了改革,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每个学生一台机器,边学边练,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3.考核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因此,我院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全部采用上机方式,占总成绩的70%。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考核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对新形势下如何有效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旨在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方向迈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227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