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主义”
别人不懂财务税务,不等于财务人就可以专业为借口唯专业独尊。财务是公司的一部分,也是要服从公司的战略实现公司的价值最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不能简单的凭专业、特别是僵化死板的专业来做事。还有本位主义,过多站在财务自己的角度,其他部门有意见不说,公司整体利益也受损害。
财务经理以上,首先是一个管理者,承上启下执行公司战略落实的管理者。如果陷入“专业主义”、“本位主义”,陷于日常、限于琐碎细节,视野受局限,将很难对公司有大的贡献,自己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二、业务不精专
专业是立身之本,打铁先要自身硬。业务精专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努力,难在知行合一。道理都懂,不多说。潜心钻研业务是必要的,业务不精不行,所以财务必须走出业务这个小圈子,虚心学习和自己业务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才有能力可以支持更高标注、更高能力的要求,力争成为该专业的领导者。
不少财务人是谨慎稳健守成,心态倾向与求安稳,工作中缺少创新开拓。其实,习惯于做老黄牛,习惯于按部就班的重复性日常工作,安安逸逸,挑战不大,能力很难太快成长。人要成长,还是要有一些野心,缺少事业激情、缺少一个大胆的发展目标,也是发展的一个障碍。
三、管理能力不够
满足于做“帐房先生”,参与公司管理的意识不强,管理能力不够。
记账、报税、出报告等日常管理,这些工作也很有专业技术含量,这些做好也是不容易,并且也有相当有价值。但是,现在企业对财务经理要求,已经不局限于此了,现在企业的管理模式的需要财务提供更及时、更精准、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分析建议甚至决策。
参与公司管理的意识不够,觉得不是财务分内之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久而久之,对公司业务不上心不关心,自己也越来越与公司的核心事务疏远。不深入了解参与业务,怎么能让财务职能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去,怎么能提升公司价值,怎么能提供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以及做好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等工作。任正非说,称职的CFO随时可以做CEO的,这说明啥,这说明对CFO是有很高要求的,你CFO不懂管理又怎么能做CEO呢,新时代的财务人对自己也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四、沟通能力不强
财务工作毕竟不是科学研发,只要技术强就好。财务经理以上管理工作越多,沟通能力就更重要。财务人给人的印象通常是属于不善沟通的一类,坚持原则,冷若秋霜。
不少财务抱怨老板不懂财务,其实哪个老板学过财务呢,老板开始不懂财务是正常的,你让老板从不懂到懂才是财务的职责,而这一个就是沟通。如果财务人和老板的沟通不好,工作不可能做好。
另外,公司外部内部,外部的税务银行、上下游企业、资本市场等等的维护,财务不少时候是处于中间的枢纽;内部的管理层、平行业务部门、部门内部,以及内控、预算等等事务,都需要财务做牵头,这些都需要相当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如此被需要,如此重要,如果忽视锻炼提高,造成能力上的缺陷,是很可惜的。
五、疲于造假与偷税
误入歧途、疲于造假偷税,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这种事,耗神耗力,提心吊胆,有很大的风险不说,耽误大量该做的正事。你造假的能力提高了,干正事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然而最终的能力,最终还是要靠干正事来实现。
六、不知如何赢得老板的信任与支持
财务要开展一些重要的工作,首先需要来自老板的重视和支持,取得老板的信任,非常重要。信任需要建立,支持需要你用一个有一个成功的事情来说服。财务岗位特殊,是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和老板沟通,得天独厚,应该是合伙人之外最信任的人。搞不定老板,在公司内还能做什么大事。
下面是一个资深猎头给财务人员的建议:
最好是学财经或MBA出身的专业人士,并应该从财务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经过五六年的专业工作积累,并已经得到提升,30岁左右时你就会引起猎头公司的注意。仅仅掌握电算化(如安易、用友等)的知识和考取职称是不够的,同时应多熟悉西方财务作业的环境。
关于财务分析方面。在我国的财务和金融教育中,还没有把财务分析作为一门课程教授给学生,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而外企公司对此类人员的需求却远未满足,目前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大多是转行而来。因此,有必要提醒财务人员的是,别尽忙于财务的核算业务,完全可以不失时机地、有意识地做一些财务分析的工作,既有利于增长才干,又有利于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这是今后几年、乃至十几年的热门职业。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外语,特别是提高外语口语能力。试想,一个要参与高层管理和决策的经理人,如果不能用流利的外语与外界或上级交流,那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管理。猎头公司在挑选目标时,如果候选人的外语不能过关,他们肯定是要放弃的。
最好持有CPA证书,如果你通过了ACCA,将会更有利于你的工作。在中国,每年能通过英语国家承认的ACCA证书的人十分有限,猎头公司和用人单位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些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国内也有一些机构在进行ACCA的培训与考试,所不同的是,后者采用的是汉语教学,因而在外企中的竞争力还没有抢到先机。
登录 | 立即注册